後疫情「全民醫美」商機大爆發!  醫美診所拚轉型  混合式高效療程受青睞

後疫情「全民醫美」商機大爆發! 醫美診所拚轉型 混合式高效療程受青睞

過去疫情期間,口罩成為民眾日常的配戴用品,加上三級警戒長時間的居家隔離,導致許多人在疫情解封後出現「容貌焦慮症」。根據調查顯示,未做過醫美的女性在疫情過後,有11%的人對整形產生興趣,而過去已做過醫美的女性,在疫情後更有35%的人想做醫美手術。

金獎導演陳慧翎罹癌逝世!  醫揭「子宮頸癌」最致命之處:HPV病毒恐潛伏20年之久

金獎導演陳慧翎罹癌逝世! 醫揭「子宮頸癌」最致命之處:HPV病毒恐潛伏20年之久

曾獲5次金鐘獎殊榮;執導過數部膾炙人口台劇的導演陳慧翎,於今年11月1日不敵「子宮頸癌」病情復發,僅48歲就因病逝世。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

運動是緩解憂鬱症最佳解?  研究聲稱:效果比藥物、認知療法高1.5倍

運動是緩解憂鬱症最佳解? 研究聲稱:效果比藥物、認知療法高1.5倍

心理疾病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尤其歷經3年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時期形成的壓力與孤獨感,對特定族群而言或許難以抹滅。不過,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研究認為,日常採取具一定強度的「體育活動」,或許有機會逆轉高壓力與心理疾病帶來的危害。

2022十大健康新聞!  曬太陽助長男性性慾?  確診康復後能愛愛嗎?  高敏感人格根本不科學?

2022十大健康新聞! 曬太陽助長男性性慾? 確診康復後能愛愛嗎? 高敏感人格根本不科學?

2022年面臨Omicron變疫株肆虐,新興傳染病的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同時,疫苗技術的突破,也推動癌症疫苗的研發往前邁進,而癌症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應用開發也在不斷邁進。體重管理觀念抬頭,愈來愈多人追求減重的同時,竟也意外造成糖尿病針劑藥物的缺貨。回顧今年還有哪些最受大眾關注的健康議題?以下為《潮健康》整理2022年十大健康新聞。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確診居隔完多久才能做愛?  在家「寂寞難耐」如何排解?  專家答:「自己來」最安全!

確診居隔完多久才能做愛? 在家「寂寞難耐」如何排解? 專家答:「自己來」最安全!

目前國內已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不少男性擔憂染疫後是否將對下半身的「性福」造成影響。性醫學期刊《Sexual Medicine》曾刊載研究指稱,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恐影響陰莖微血管中的「內皮細胞」,造成微血管失能、收縮;而病毒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也是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因子。研究結果顯示,染疫者的勃起功能障礙風險較健康正常人高出20%。

預防HPV就能防99%子宮頸癌!  醫呼籲:打完新冠疫苗更要接種HPV疫苗

預防HPV就能防99%子宮頸癌! 醫呼籲:打完新冠疫苗更要接種HPV疫苗

「抹片檢查」與「疫苗接種」都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重要方法。日前國健署宣布自9月起,國中女生公費HPV疫苗,從原本的2價轉換為9價。然而,不同價數的HPV疫苗對於子宮頸癌的保護有何差異?可以滿足台灣婦女的需求嗎?後疫情時代,HPV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以一起接種嗎?

BA.5疫情來勢洶洶!  重症醫:注意「10種聲音改變」恐為確診前兆

BA.5疫情來勢洶洶! 重症醫:注意「10種聲音改變」恐為確診前兆

國內BA.5疫情來勢洶洶,不少民眾擔憂染疫後影響生活,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許多人認為發燒、咳嗽、失去嗅味覺是感染Omicron的主要徵兆,但其實說話時的「音調改變」,或聲音開始沙啞,同樣也得懷疑是否為感染Omicron病毒的前兆。

保險套如何挑選? 購買前要量「大小」? 醫:小心「這材質」誘發過敏

保險套如何挑選? 購買前要量「大小」? 醫:小心「這材質」誘發過敏

在進行性行為時,使用保險套可達到避孕、降低性病傳染風險等效果,亦可保護自己與伴侶的健康。不過,市面上的保險套產品琳瑯滿目,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種類?衛福部食藥署邀請顧芳瑜泌尿科診所顧芳瑜醫師,為男性講解保險套材質差異,以及如何測量尺寸,正確選購合適大小的保險套。

性生活頻率影響壽命?  每年52次死亡率降5成!  醫揭愛愛「關鍵好處」

性生活頻率影響壽命? 每年52次死亡率降5成! 醫揭愛愛「關鍵好處」

性生活不只是生理需求的滿足,也可能是健康狀態的反映?《性醫學雜誌》曾在2020年刊登一項研究,從美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數據,分析了15,269名成年人的性生活頻率。研究指出,性生活頻率最高的族群比起頻率最低的人,整體死亡率呈現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