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順睡」者必來! 「睡眠.療癒展」盛大展開  德創生技參展推「睡眠衛生」

生活「不順睡」者必來! 「睡眠.療癒展」盛大展開 德創生技參展推「睡眠衛生」

失眠已是現代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國內更有約10%人口深受失眠所苦;其中2021年國內共開出10億顆安眠藥,位居亞洲第一,為了讓有睡眠問題的民眾,找尋最適合的失眠解方,主打睡眠與療癒主題的「睡眠.療癒展」今(12)日於圓山花博登場,致力於「睡眠衛生」推廣的德創生技也參與其中。

外表正常也可能是「戀童癖」? 心理師揭6大潛在特徵:這些人應及早諮商

外表正常也可能是「戀童癖」? 心理師揭6大潛在特徵:這些人應及早諮商

知名藝人黃子佼於去(2023)年遭指控性騷擾,今年4月更被檢方搜索出其電腦硬碟藏有7部未成年不雅影片,消息一出引爆各界撻伐;如今更有不少網友上傳昔日黃子佼的受訪影片,直指其可能有潛在的「戀童癖」傾向。

「人生很沒有意義!」  台灣兒少心理健康出大問題?  專家揭5狀況出現應及早評估

「人生很沒有意義!」 台灣兒少心理健康出大問題? 專家揭5狀況出現應及早評估

一對一情緒教練過程中發現,不少孩子從國小、國中開始補習,出現感覺「人生很沒有意義」等早期憂鬱症徵兆,而家長未必能從外表瞭解孩子真實的內心想法。長期壓力累積就有如高溫壓力鍋,一旦爆發對自身或他人所造成的傷害恐難以預估,從兒少年齡層大概區分,幼稚園孩子較容易面臨分離焦慮和交友問題,也可能在群體活動中用不適當的方式吸引注力;小學階段除了交友問題,也可能面臨無法為自己發聲或同儕霸凌困境;國中之後則以課業壓力、尋找自我學習動力等課題更常見。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比「分娩」更痛 醫揭「6大族群」最危險:採取預防措施才是遠離皮蛇關鍵

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起,美國數據統計,40歲以上成人高達99.5%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根據統計,台灣人約每3個人就有1人終生可能罹患至少一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高盛行率及可能伴隨而來的疹後神經痛,是台灣民眾不可忽視的健康隱憂。

個性「太邊緣」會更容易失智? 日研究:「社交孤立」恐使腦容量萎縮

個性「太邊緣」會更容易失智? 日研究:「社交孤立」恐使腦容量萎縮

「孤獨感」不只會影響心情,更可能實際影響「腦容量」,導致認知下降與失智風險?美國神經病學學會(AAN)直屬刊物《Neurology》近期刊載一篇文獻指稱,與頻繁社交者相比,孤獨者或不常社交者更可能出現腦容量減少、大腦區域缺失等狀況。

看太多A片竟會影響心理狀態?  研究曝後果:當心孤獨感更高、無法正常談戀愛

看太多A片竟會影響心理狀態? 研究曝後果:當心孤獨感更高、無法正常談戀愛

適度地使用色情內容如成人影片能夠抒發性慾;然而若觀看次數過多、甚至有「色情成癮」狀況,要注意可能與潛在的心理問題有關?《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刊載研究表明,色情內容的使用時間越長、可能導致主觀幸福感降低,使用者也更容易有孤獨感與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性騷擾加害者有哪些特質?  被性騷擾如何調適身心?  醫:「低風險高再犯」應介入精神治療

性騷擾加害者有哪些特質? 被性騷擾如何調適身心? 醫:「低風險高再犯」應介入精神治療

「性騷擾」議題延燒,受害人陸續藉由社群媒體發聲舉報,範圍遍及政治界、學術界、藝文界及電視媒體圈,儼然成為臺灣版的「Me Too」社會運動。性騷擾的原因除了社會、文化影響,亦與心理健康及性別意識有關。

「暴飲暴食」滑社群有損心理健康!  研究:IG、抖音用太久易導致憂鬱症

「暴飲暴食」滑社群有損心理健康! 研究:IG、抖音用太久易導致憂鬱症

不少年輕族群下班或放學後,就此徜徉在社群媒體的世界中,智慧型手機不曾離身。這種被動接觸大量資訊的狀態,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研究表明,毫無節制地瀏覽社群內容,與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患病率增加有關。

運動是緩解憂鬱症最佳解?  研究聲稱:效果比藥物、認知療法高1.5倍

運動是緩解憂鬱症最佳解? 研究聲稱:效果比藥物、認知療法高1.5倍

心理疾病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尤其歷經3年新冠疫情,居家隔離時期形成的壓力與孤獨感,對特定族群而言或許難以抹滅。不過,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研究認為,日常採取具一定強度的「體育活動」,或許有機會逆轉高壓力與心理疾病帶來的危害。

男女做「1件事」或有助穩定血糖!  權威期刊稱:對單身者保護效果有限

男女做「1件事」或有助穩定血糖! 權威期刊稱:對單身者保護效果有限

現代人離婚率普遍較高,加上養兒育女往往是一大負擔,也就讓年輕族群一聽到「結婚」二字就隨之卻步。不過,其實無論婚後的相處模式與生活品質為何,都會對健康產生一定的好處?知名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近期刊載內容顯示,結婚行為或許能幫助伴侶維持較低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