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著竟不等於「睡得好」?  醫澄清:符合「這4點」才能叫做一夜好眠

睡得著竟不等於「睡得好」? 醫澄清:符合「這4點」才能叫做一夜好眠

每年3月的第3個禮拜五為「世界睡眠日」,而不少台灣人確實深受睡眠問題所苦。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指出,不少民眾以為「有睡著」就等於「有睡好」,事實上兩者並不全然有關。

8步驟讓睡眠成為「抗癌利器」! 名醫分享高品質睡眠關鍵:不只聽白噪音有用

8步驟讓睡眠成為「抗癌利器」! 名醫分享高品質睡眠關鍵:不只聽白噪音有用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個良好的睡眠品質對於遠離癌症、增強抗壓能力,甚至對於癌症患者的康復期間如此關鍵?睡眠其實與多達80病之間有密切聯繫,良好的睡眠品質對於人體進行修復工作也至關重要。如何通過改善睡眠來促進身心健康,並在與癌症的鬥爭中取得勝利?

番紅花萃取物減壓又助眠?善用高科技補充好眠力

番紅花萃取物減壓又助眠?善用高科技補充好眠力

失眠已然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患有睡眠障礙問題者,夜裡易出現難以入眠、白天沒精神的狀況,造成身體不適、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憂鬱與焦慮等問題。不少人甚至為此依賴助眠藥品,但卻又得面臨上癮、沒辦法停藥等窘境。另外,安眠藥物的機轉作用等於讓大腦「強制關機」,不僅對於深層睡眠品質的提升幫助有限,更不會重新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更重要的是,特定藥物並不適合肝功能不佳者、孕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等族群 。刊載於《神經科學》(Neuroscience) 的動物試驗證實,番紅花萃取物中的「番紅花酸」(trans-crocetin)物質,能夠抑制大鼠大腦中的「麩胺酸」(為動物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神經傳遞物質)傳遞,幫助放鬆神經,從而達到提升睡眠和組織修復的效果。

為何老是「做惡夢」? 惡夢連連可以治療嗎?  重症醫警告:別再做「6件事」

為何老是「做惡夢」? 惡夢連連可以治療嗎? 重症醫警告:別再做「6件事」

你經常做惡夢嗎?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約有4%的人長期蒙受做惡夢的影響,甚至嚴重干擾睡眠、對身心靈造成危害。最近的研究報告也發現,自從新冠病毒大流行後,全球各地民眾出現做惡夢和睡眠障礙的頻率也正在增加。

「鬼壓床」非靈異現象? 與睡眠品質低落有關?  醫教「1措施」改善

「鬼壓床」非靈異現象? 與睡眠品質低落有關? 醫教「1措施」改善

隨著民俗月的到來,有一女性向醫師反應連日遇到「靈異現象」,經常睡醒了卻動不了、甚至覺得床邊有人盯著自己看。這是否為民間俗稱的「鬼壓床」?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陳兆煒醫師澄清,該患者遇到的狀況可能是「睡眠癱瘓症」,呼籲民眾不必過度驚慌,可事先透過睡眠醫學門診協助以釐清相關症狀。

常做惡夢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研究:患病風險恐暴增5倍

常做惡夢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研究:患病風險恐暴增5倍

中年時期經常「做惡夢」,要注意可能是老年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前兆?科學家認為,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做夢大多往往是離奇的、愉快的,卻鮮少是令人恐懼或害怕的。《eClinicalMedicine》近期刊載一則研究指出,約有17-78%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於早年更常做惡夢,且次數愈頻繁恐使病程速度加快。

還沒30歲就開始忘東忘西?   6招揮別「金魚腦」、改善認知功能

還沒30歲就開始忘東忘西? 6招揮別「金魚腦」、改善認知功能

覺得上班或學習時經常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若年紀輕輕卻自覺大腦「提早老化」,可能與平時生活習慣不佳、缺乏大腦鍛鍊有關。除了選擇更健康的飲食、充足睡眠與運動,以下6種措施皆可能對腦部健康產生益處,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工作表現與學習能力。

深度麻醉後  大腦完全恢復至少3小時?  麻醉科醫師揭「不可預知風險」

深度麻醉後 大腦完全恢復至少3小時? 麻醉科醫師揭「不可預知風險」

做為一個現代的麻醉醫師,在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及挑戰時,確保病人的手術安全絕對是義不容辭的事。我始終堅信,只要充份了解病人的狀況並且配合手術的需要,事先擬妥周詳的麻醉計畫,就能提供病人一個安全的麻醉過程。雖然在整個手術中,麻醉醫師向來就只是一個幕後英雄,但是,促成手術的成功既是我們最大的責任,自然也可透過這個結果,分享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