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3杯手搖飲恐引發「心房顫動」!  研究驚曝:喝代糖飲料也有風險

每週3杯手搖飲恐引發「心房顫動」! 研究驚曝:喝代糖飲料也有風險

台灣手搖杯文化盛行,每天下午來一杯手搖茶飲,已成為不少上班族的日常。不過,手搖杯與配料的含糖量,恐怕不只影響體重數字,甚至可能引起嚴重的心血管問題!美國心臟協會(AHA)出版刊物《Circulation》發表研究指出,每週攝取超過2000ml的含糖或代糖飲料,罹患「心房顫動」的風險最多恐增加20%。

「浪漫革命家」施明德罹肝癌逝世!  專家:「這年份」前出生要小心  每天15人因肝癌死亡

「浪漫革命家」施明德罹肝癌逝世! 專家:「這年份」前出生要小心 每天15人因肝癌死亡

民進黨前主席、素有「浪漫革命家」美稱的施明德,於15日(一)不幸因肝癌復發與世長辭,享壽83歲。據了解,施明德於過去受訪時,表示36歲時就被檢查出「B肝病毒」帶原;其更於2006年宣布肝臟有一惡性腫瘤,從此與肝癌拚搏超過20年之久,近日仍不敵肝癌復發與世長辭。

別再迷信偏方! 男性「狂落髮」還有得救嗎? 研究:每週喝6杯「這飲料」恐傷害毛囊

別再迷信偏方! 男性「狂落髮」還有得救嗎? 研究:每週喝6杯「這飲料」恐傷害毛囊

為了顧及男子氣概與鞏固「顏值」,不少男性誤信生髮偏方,抹生薑、抹粗鹽甚或用沙拉油洗髮者時有所聞。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針對男性生髮的治療措施,可以視男性落髮的嚴重程度,採取最適合的診治方法。

便秘好不了怎麼辦?  哈佛曝飲食調整、藥物治療「8大措施」一次看懂

便秘好不了怎麼辦? 哈佛曝飲食調整、藥物治療「8大措施」一次看懂

「便秘」是不少上班族、外食族的困擾之一,如果一週排便次數小於3次,或糞便過於堅硬、乾燥且難以排出,就需要特別留意便秘問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刊載指南指出,大多數便秘者可以透過改變飲食、補充水分或使用瀉藥等家庭治療來緩解症狀。

「這種糖」不必戒! 適量吃反而對身體有益?  哈佛專家曝3招達成「無痛減糖」

「這種糖」不必戒! 適量吃反而對身體有益? 哈佛專家曝3招達成「無痛減糖」

想透過「完全戒糖」,以達到減重或維持健康的效果,其實難如登天?事實上糖分不只存在於加工食品,天然的原型食物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糖。

洗腎原因與傷腎元兇!醫師點名「十大傷腎習慣」  手搖飲、泡麵上榜

洗腎原因與傷腎元兇!醫師點名「十大傷腎習慣」 手搖飲、泡麵上榜

台灣一年洗腎(透析治療)約9萬人,新發生透析人數也達到1萬2千人以上,發生率與盛行率皆高居世界第一。腎臟擔負人體各項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調節血壓、調節水份、製造與分泌荷爾蒙、排出代謝廢物與毒素、維持電解質與酸鹼平衡。腎臟也負責產生維生素D以調節鈣、磷代謝,幫助人體維持骨密度。

30歲後男性荷爾蒙走下坡?  男性更年期10大症狀!  醫曝1招助雄性素合成

30歲後男性荷爾蒙走下坡? 男性更年期10大症狀! 醫曝1招助雄性素合成

40歲後不只體力下滑,又有情緒不穩定和睡眠問題,要當心是「男性更年期」提早來臨?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受訪指出,男性荷爾蒙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40歲後更可能每年下降1-3%。男性更年期不像女性可從月經週期加以判斷,身體症狀多作為懷疑指標,並搭配抽血檢測荷爾蒙數值,評估是否有其他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問題。

喝手搖飲料恐導致男性脫髮! 研究:每週6杯以上就會傷害毛囊

喝手搖飲料恐導致男性脫髮! 研究:每週6杯以上就會傷害毛囊

常喝可樂、手搖杯、果汁等「含糖飲料」,不但容易引起肥胖、慢性病,甚至可能影響男性的毛髮生長?《Nutrients》最新研究指稱,頻繁地飲用含糖飲料,與男性常見的「男性型脫髮」(Male Pattern Hair Loss , MPHL)可能有關,尤其在30歲左右的年輕男性較為常見。

甜湯熱量不輸半糖珍奶? 營養師揭最肥品項:加完料等於「吃進一餐」

甜湯熱量不輸半糖珍奶? 營養師揭最肥品項:加完料等於「吃進一餐」

時至冬季,特定喜愛吃甜食的民眾,會透過喝熱甜湯暖暖身。不過,正如同夏天喝手搖飲料一般,甜湯的高熱量仍會造成身體「甜蜜的負擔」。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民眾,甜湯添加許多精製糖,也可能會利用澱粉勾芡、製造出濃愁的口感,熱量實是不輸給一杯半糖珍奶(約400-700大卡)。

糖尿病40歲以下變多?  愈年輕控制愈不佳?  專家:3數字務必達標

糖尿病40歲以下變多? 愈年輕控制愈不佳? 專家:3數字務必達標

台灣以美食文化享譽國際,手搖飲、鹹酥雞、珍珠奶茶廣受海內外歡迎。與此同時,台灣糖尿病每年新診斷人數已突破16萬,超出一年新生兒總數。《臺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顯示,糖尿病好發年齡層以40到64歲為大宗,比例高達59%。其次為65-74歲佔18-19%。從發生率來看,40歲以上相對穩定,而20到39歲的糖尿病發生數持續增加,顯示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值得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