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份甜甜圈就超標!  《BMJ》研究驚曝:攝取過量糖分與「40種負面影響」有關

吃一份甜甜圈就超標! 《BMJ》研究驚曝:攝取過量糖分與「40種負面影響」有關

「糖分」攝取過量的後果,恐怕不止使體重增加,更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45種負面影響」!權威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一則研究指出,食用過多的「游離糖」(Free Sugar),與導致45種負面健康後果有顯著關聯,建議將游離糖或添加糖的攝入量,限制在每日熱量的10%以下。

喝「植物奶」更健康?  營養師曝「它」比牛奶還胖:等於喝下1/4碗飯

喝「植物奶」更健康? 營養師曝「它」比牛奶還胖:等於喝下1/4碗飯

隨著健康養生觀念興起,近年餐飲市場掀起一股用「植物奶」取代一般牛奶的潮流。事實上除了目前已很普遍的燕麥奶之外,國人在早餐店、便利商店常喝的豆漿與米漿,也算是植物奶的一種。另外,杏仁奶、豌豆奶與椰奶等等植物奶,在台灣亦不算少見,並各自擁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年貨食材怎麼選最新鮮?  營養師揭買魚、買肉、買乾貨必知重點

年貨食材怎麼選最新鮮? 營養師揭買魚、買肉、買乾貨必知重點

年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買辦年貨,如何挑選新鮮、安全的年貨,才能煮出美味又健康的年菜。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在年前採買生鮮類食材,包括魚、蝦、肉時,都要注意色澤及油脂分佈。而許多人買來送禮、製作羹湯的乾貨,也有需要注意外型、顏色及氣味。

糖尿病能吃麻辣鍋嗎?  營養師教「火鍋料替代法」  3動作助穩定血糖

糖尿病能吃麻辣鍋嗎? 營養師教「火鍋料替代法」 3動作助穩定血糖

天氣逐漸轉涼,又到了許多民眾品嘗麻辣鍋的時節,全台糖尿病友預估超過230萬人,糖友們是否能吃麻辣鍋?簡鈺樺營養師受訪表示,糖尿病人基本上「什麼都能吃」,除了掌握飲食均衡原則,應有「趨吉避兇」的飲食觀念。比如注意牛奶鍋、南瓜鍋的澱粉量與乳製品量。吃麻辣鍋時要注意油脂量、鈉含量等潛在地雷,可能影響血糖波動與血管健康。

吃麵其實超不健康?  營養師點名7大「高鹽值」麵條:吃多恐肥胖、高血壓

吃麵其實超不健康? 營養師點名7大「高鹽值」麵條:吃多恐肥胖、高血壓

台灣的飲食文化中,「麵食」佔據至關重要的地位;不過如果太愛吃麵,則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隱憂?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民眾平時食用的「麥製麵」,如泡麵、意麵、油麵、拉麵、麵線,在製作過程都會添加精製鹽,與同為主食的米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900 mg的鈉含量。

不喝手搖飲、不吃蛋糕仍「難瘦」?  營養師解答:小心誤觸6大「糖陷阱飲食」

不喝手搖飲、不吃蛋糕仍「難瘦」? 營養師解答:小心誤觸6大「糖陷阱飲食」

若想維持健康或減少體脂肪,大多數民眾可能會先想到減少「精製糖」的攝取。不過,生活周遭的食物看似沒有加糖,實際上也有精製糖添加過多的情況存在。余朱青營養師在社群貼文呼籲民眾,食物含糖量多寡影響其本身的GI值,飲食建議上應控制「總糖量」的攝取,避免吃下過多的糖分。

一顆月餅熱量等於「全糖珍奶」! 跑步「90分鐘」才能消化? 營養師授「5大不怕胖吃法」

一顆月餅熱量等於「全糖珍奶」! 跑步「90分鐘」才能消化? 營養師授「5大不怕胖吃法」

近期適逢中秋連假,除了烤肉之外,許多人也會選擇購買月餅享用,或作為伴手禮贈與親友。不過,月餅當中的油脂、糖與熱量較高,過量食用恐會造成身體負擔。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光是1顆雙黃月餅,就相當於2.8碗飯的熱量,需慢跑8公里才能消耗,卡路里可謂相當驚人。

長者常吃「維生素D」恐致命?  國衛院:失智、死亡風險增2倍

長者常吃「維生素D」恐致命? 國衛院:失智、死亡風險增2倍

過去研究指出,維生素D具有保護及滋養神經細胞的功能,幫助增生神經傳導路徑並促進腦部健康。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莊志立研究員,與其團隊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阿茲海默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

「超加工食品」吃太多傷心又傷腦?  營養師教「替代吃法」降風險

「超加工食品」吃太多傷心又傷腦? 營養師教「替代吃法」降風險

零食、餅乾吃太多,不只體重變胖還會傷心、傷腦?近期國際期刊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攝取過量,不但可能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增加老年癡呆症風險。營養師提醒,民眾應瞭解食品加工程度,並養成辨讀營養標示的習慣,如果含有多種不瞭解的添加物成分,挑選時應盡量避免。

新冠、猴痘病毒肆虐  「防疫用品」怎麼選最好?  專家:沒這「3大特性」別買!

新冠、猴痘病毒肆虐 「防疫用品」怎麼選最好? 專家:沒這「3大特性」別買!

新冠病毒仍持續肆虐,且近期又有猴痘病毒入侵本土。雖然民眾的防疫意識紛紛抬頭,各種防疫產品也因應而生,但防疫產品若挑錯,不僅沒有抗疫的效果,還會使身體蒙受傷害。究竟防疫產品該如何正確選購,才能因應層出不窮的病毒?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劉技謀博士表示,選購防疫用品時,應以「溫和」、「安全」、「有效」3大特點作為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