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青春期卻「全身狂長痘」?  醫示警:「1私密部位」反覆冒痘恐是化膿性汗腺炎

過了青春期卻「全身狂長痘」? 醫示警:「1私密部位」反覆冒痘恐是化膿性汗腺炎

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簡稱HS)起初徵兆如一般的青春痘,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及生殖會陰部、女性乳房間和乳下等特定部位,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的蔡呈芳醫師表示,由於冒痘位置較為隱私甚至可能會有流膿、散發異味等情況。

皮膚劇痛如釘子扎滿全身!  醫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曙光:患者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皮膚劇痛如釘子扎滿全身! 醫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曙光:患者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可以想像俗稱皮膚長釘子的疔瘡,只長一顆膿疱就讓人痛得難受;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膿疱則是長滿全身,一旦發作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生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曾涵琪醫師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時,皮膚除了會出現紅斑與脫屑,最典型的症狀是全身會長出大量膿疱。

「最美周芷若」周海媚逝世!   醫:「紅斑性狼瘡」引發全身共病  致死率增2.6倍

「最美周芷若」周海媚逝世! 醫:「紅斑性狼瘡」引發全身共病 致死率增2.6倍

「最美周芷若」香港女星周海媚於12月12日被證實病逝,消息傳出引發外界譁然。樂生療養院漢生病防治科主任葉倩妤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既非傳染性疾病、亦非惡性腫瘤。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秋冬氣溫急轉直下,溫度刺激易使皮膚疾病的病灶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天氣漸轉陰冷,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惡化的狀況頻繁,尤其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更與乾癬性關節炎、虹采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有關。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細胞治療終落地:CAR-T細胞免疫治療獲健保給付 點燃血癌及淋巴癌新生機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有乾癬能打流感、新冠疫苗嗎?  用磨砂膏、去角質病灶恐大爆發?  醫揭乾癬治療與保養迷思

有乾癬能打流感、新冠疫苗嗎? 用磨砂膏、去角質病灶恐大爆發? 醫揭乾癬治療與保養迷思

「乾癬」是種免疫異常的疾病,不僅影響皮膚與關節健康,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心理疾病風險。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昀臻醫師受訪表示,過去乾癬治療方式主要依賴口服藥物、外用藥膏和照光等傳統方式。但隨著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的發展,更多尖端治療可作為控制疾病的武器。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本身有「慢性鼻竇炎」問題,不僅可能造成鼻塞、嗅覺出問題,合併「鼻息肉」更可能影響耳部、引起中耳炎或耳鳴等狀況?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醫師表示,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

後新冠時代「超級細菌」將稱霸?  專家:每年恐將奪走3.3萬條人命

後新冠時代「超級細菌」將稱霸? 專家:每年恐將奪走3.3萬條人命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3年,最近在我國又拉出第四波大流行。新冠病毒威脅尚未遠離,醞釀中的隱形風暴:「抗生素抗藥性疫情細菌」盛行率,同樣不可輕忽,一旦染疫同時合併感染某些抗藥菌,住院時間可能延長2至3倍。

沒想過皮膚病痛起來要人命!  「這種乾癬」讓她插管、用葉克膜才倖免於難

沒想過皮膚病痛起來要人命! 「這種乾癬」讓她插管、用葉克膜才倖免於難

33歲陳小姐在坐月子期間出現皮膚異常,膿疱從眼周、嘴巴、脖子蔓延到手肘、臀部,全身皮膚皺褶與關節處嚴重潰爛。起初看了2、3家皮膚科診所,前後用藥數次效果都不盡理想。在醫師建議下住院治療後,才終於確診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期間甚至因免疫力低下,必須送入加護病房插管使用葉克膜,與死神拔河1個月後才撿回一命。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  風險因子、併發症與藥物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只影響關節! 風險因子、併發症與藥物治療方式一次看懂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關節疼痛和腫脹。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全台盛行率約1-2%,患者人數粗估達10-20萬人,好發於30-50歲,男女比率約為1:3,近年因診斷工具與健康意識進步,患者人數持續增加,是風濕免疫疾病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