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有一半罹患「攝護腺肥大」?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中年男子有一半罹患「攝護腺肥大」?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每年11月又稱為「Movember」(鬍子月、男人月),旨在鼓勵在大眾多加關注男性健康,例如攝護腺癌、睪丸癌、憂鬱症、男性排尿障礙等相關疾病,並藉此提高社會對於男性疾病的認知。其中「攝護腺肥大」更是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

26歲排尿就出現問題?   醫揭「慢性攝護腺炎」3大危害:太晚治療恐勃起功能障礙

26歲排尿就出現問題? 醫揭「慢性攝護腺炎」3大危害:太晚治療恐勃起功能障礙

年輕男性若遭遇排尿不順、會陰部疼痛;甚至有勃起功能障礙導致性事不順,要注意可能是攝護腺已經出現「發炎」狀況!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謝昆霖醫師指出,先前收治一名26歲男性,表示3年間會陰部經常莫名脹痛、伴隨睪丸抽痛,排尿也總是無法排乾淨。

夫妻「性趣缺缺」解藥?  研究:互相幫對方做「1件事」 性體驗堪比單純做愛

夫妻「性趣缺缺」解藥? 研究:互相幫對方做「1件事」 性體驗堪比單純做愛

夫妻雙方近期若「性」趣缺缺,不見得要勉強自己進行性交,反而可以從互相幫助對方「自慰」開始著手、慢慢恢復性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xual Health》刊載的研究指稱,採取「雙向自慰」的伴夫妻,性生活滿意度相較其他伴侶更加圓滿。

慢性攝護腺發炎怎麼辦?  憋尿、久坐更危險?  醫:排尿有1狀況速就醫

慢性攝護腺發炎怎麼辦? 憋尿、久坐更危險? 醫:排尿有1狀況速就醫

除了年長族群要注意攝護腺肥大問題,年輕族群也要提防「攝護腺發炎」帶來的影響。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佳璋醫師受訪指出,與攝護腺相關的疾病,除了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之外,攝護腺發炎的往往容易好發於30-70歲的輕熟男與熟男族群身上。

研究:全球男性精蟲總量「下跌逾6成」!  重症醫籲5種「殺精行為」別再做

研究:全球男性精蟲總量「下跌逾6成」! 重症醫籲5種「殺精行為」別再做

全球男性的「精子濃度」,正在以難以想像的速度下跌當中?2022年11月刊載於《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期刊的研究指稱,在1973年至2011年間,西方國家男性的精子濃度,有52.4%的下跌;精子總量亦減少59.3%;自1973-2000年期間,每年下降速度約為1.16%,2000年後更是加速至2.64%,絲毫沒有減緩的情況。

台男女「敏感帶圖鑑」大公開!  調查驚曝:男性聚集於「這一處」、女性全身都能開發

台男女「敏感帶圖鑑」大公開! 調查驚曝:男性聚集於「這一處」、女性全身都能開發

良好的性愛對兩性關係而言不可或缺,尤其探索「敏感帶」更能幫助雙方達到高潮。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認為另一半總是「性」趣缺缺,甚至對於床笫之事感到困擾、總是羞於表達自身想法。《臺灣民眾性事調查》指出,論及敏感帶時有近70%臺灣民眾傾向透過「身體表情」讓伴侶知道,而非開口討論。

8歲前乳房就發育  恐為「性早熟」預兆! 醫示警:少讓孩子接觸「3大物品」

8歲前乳房就發育 恐為「性早熟」預兆! 醫示警:少讓孩子接觸「3大物品」

家中的寶貝女兒尚未達到發育年齡,胸部卻已開始明顯隆起,要注意可能是「性早熟」的表徵?萬芳醫院小兒科醫師林鼎智醫師指出,診間一名女童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除了體重過重外,醫師也注意到其右胸微微突起,觸診明顯感覺到滑動硬塊,原以為僅是過重問題,檢查後確診為「乳房早熟症」。

年輕女28歲卵巢庫存剩「0.1」!  醫師揭「卵巢早衰」3大症狀

年輕女28歲卵巢庫存剩「0.1」! 醫師揭「卵巢早衰」3大症狀

國人晚婚晚育增加,男、女發生不孕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醫師受訪表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為15%,每6-7對夫妻中就有1對面臨不孕症問題。過去10年間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人數更從8,000-10,000例上升至去年的4萬4000多例。

女性40歲以前生都來得及? 哪些人適合凍卵? 名醫曝關鍵年齡

女性40歲以前生都來得及? 哪些人適合凍卵? 名醫曝關鍵年齡

不少晚婚女性擔憂年紀過大,恐導致卵子品質下降、生育困難,且孩子誕生後有染色體異常等隱憂。究竟受孕時間在哪些時間點為佳?超過40歲還來得及生育嗎?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醫師指出,女性30歲後肇因於卵巢老化,卵子品質開始下降,胎兒染色體異常率亦可能提高。若能在30歲以前受孕,卵子狀態較30歲後更佳,因此女性生育年齡以34歲以前最為適合。

男性重振雄風必看! 專家曝「8大食物」提升睪固酮濃度

男性重振雄風必看! 專家曝「8大食物」提升睪固酮濃度

睪固酮對男性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激素之一,主要作用為保持骨骼與肌肉強壯、製造精子、保持性慾等等。因此,若男性近日自覺無精打采、性趣缺缺,美國史帝芬奧斯丁州立大學營養學家Natalie Butler建議,睪固酮濃度較低者可於生活上攝取以下食物,可改善睪固酮濃度過低狀況:生薑、牡蠣、紅石榴、植物奶、綠色蔬菜、油性魚、植物油、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