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作家司馬中原逝世! 跌倒高風險群不只長者?  危害最大因子竟是「它」

國寶級作家司馬中原逝世! 跌倒高風險群不只長者? 危害最大因子竟是「它」

國寶級知名作家司馬中原於1月4日離世,其子證實司馬老師於去年12月31日出門步行時,返家經過小緩坡,因重心不穩不慎兩腳交錯造成左大腿骨折;住院期間更曾發生心臟休克、肺部積水等急性狀況。事實上跌倒是導致殘疾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特別在老年族群中發生風險更高。

癌症患者發生「胰島素阻抗」  恐影響預期壽命?  專家搖頭:後果「非常糟糕」

癌症患者發生「胰島素阻抗」 恐影響預期壽命? 專家搖頭:後果「非常糟糕」

「胰島素阻抗」不僅可能是引起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元凶,也可能是癌症患者的一大警訊?過往部分學說認為「代謝功能障礙」常見於癌症患者,並與較高的癌症復發率與低生存率有關。如今刊載於《Acta Oncologica》的研究認為,無論是癌症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反應能力都有受損的可能。

超過12秒恐有「肌弱」風險!  醫:男性應注意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增加肌少症

超過12秒恐有「肌弱」風險! 醫:男性應注意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增加肌少症

國人生活型態轉變,再加上營養攝取不均與缺乏運動,更需注意提早來臨的「肌少症」風險。研究指出,40歲後肌肉質量流失速度加快,一旦肌肉流失過量,導致肌力、肌耐力下降,不只影響老年人行走速度與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

吃日式料理可預防「脂肪肝」?  研究曝:12大飲食「這三者」效果最佳

吃日式料理可預防「脂肪肝」? 研究曝:12大飲食「這三者」效果最佳

台灣飲食文化深受日本影響,日式料理店眾多,日本的養生文化也深植人心。如今研究證實多攝取「日式飲食」,竟然與促進實際健康狀況有關?發表於權威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文獻表明,日式料理常見的大豆、海鮮與海草(如海帶、海藻),有助於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風險。

畏寒、嗜睡、月經亂找不到原因? 「7徵兆」恐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警訊

畏寒、嗜睡、月經亂找不到原因? 「7徵兆」恐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警訊

體重居高不下、容易累、感到寒冷,且伴隨肌肉疼痛、掉髮,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落」的前兆?美國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布萊根婦女醫院醫師Rebecca Breslow指出,造成甲狀腺功能低落的原因眾多,如自體免疫疾病、先前接受甲狀腺亢進治療、放療或服用特定藥物等等。有甲狀腺低下家族史、60歲以下女性或過去6個月有懷孕或生產者,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的高風險群。

沒時間運動?  研究曝「快餐式運動」優點:不流汗、不用器材、不用花5分鐘!

沒時間運動? 研究曝「快餐式運動」優點:不流汗、不用器材、不用花5分鐘!

現代人事業繁忙、工作壓力大,即使想運動減肥也難以擠出時間執行。不過,近期發表於《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的論文指出,即使在飯後採取10分鐘的「快餐式運動」(Exercise Snacks),也有助於保持人體的肌肉質量,對於忙碌的上班族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多。

生酮飲食瘦身快  還改善「性慾低落」?  2種人勿輕易嘗試

生酮飲食瘦身快 還改善「性慾低落」? 2種人勿輕易嘗試

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醣類」的飲食方法,主要作用為使體內燃燒脂肪不完全而產生「酮體」。科學家發現酮體能夠起到保護神經細胞的作用,因此也逐漸被用於治療頑固從長遠來看,生酮飲食確實有延長飽腹感、幫助保持肌肉質量等功效,並減少個人的卡路里攝入量。甚至有文獻指稱,生酮飲食可改善慢性病患者的性功能,進而改善性慾低落問題。性癲癇。

不喝「蛋白粉」也能長肌肉?  專家曝增肌必吃「8大飲食」   體重過輕者更要懂

不喝「蛋白粉」也能長肌肉? 專家曝增肌必吃「8大飲食」 體重過輕者更要懂

目前的健康飲食風潮大致以預防慢性病、肥胖的「減重飲食」為主;然而體重過輕者、有固定運動習慣但肌肉量不如預期者亦不在少數。許多人會嘗試飲用「蛋白粉」調製的飲品補充蛋白質、期望獲得更高的肌肉量,不過若個人患有慢性腎臟病、肝臟疾病,過多的蛋白粉或許有害上述患者的身體健康。

吃維生素D沒用?  重量訓練增加「抗氧化」能力更勝一籌

吃維生素D沒用? 重量訓練增加「抗氧化」能力更勝一籌

隨著運動健身、營養補充風氣漸盛,補充更多的「維生素D」和多做重量訓練,哪一種更能增強男性的抗氧化能力?根據《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所刊登的研究指出,即便是進行較簡單的彈性重量訓練,也對血液中抗氧化活性指標有明顯助益。但是,重訓期間增加維生素D補充,卻對減化氧化發炎反應沒有幫忙。

練重訓好處不輸有氧?  日研究:每週1小時多降2成死亡率

練重訓好處不輸有氧? 日研究:每週1小時多降2成死亡率

規律運動能對身體健康帶來眾多好處。慢跑、快走步行、騎乘單車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多被認為能改善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與慢性發炎。相較之下,鍛練重訓、增加肌肉,是否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日本東北大學針對「肌肉強化運動」進行統合分析,根據成年人的每週肌肉鍛鍊時間試圖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