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發福、腹部肥胖易失智?  研究:大腦灰質體積變少、執行功能下降風險增3成

中年發福、腹部肥胖易失智? 研究:大腦灰質體積變少、執行功能下降風險增3成

隨著社會型態演變,多數現代人都有久坐不動而出現腹部脂肪堆積的現象,加上已開發國家人口快速老化,肥胖與失智症將成為最主要的健康問題。然而,脂肪累積的部位差異是否會影響特定疾病風險?

脂肪肝、肝硬化都是「吃出來的」?  營養師公布「5大傷肝食物」:這些宵夜通通上榜

脂肪肝、肝硬化都是「吃出來的」? 營養師公布「5大傷肝食物」:這些宵夜通通上榜

讓「人生變黑白」的「肝」苦危機,竟然就藏在日常生活的飲食之中?要注意長期飲食習慣不佳、確實可能會傷害肝臟,而且這些食物並不算少見!首先要了解常見的3大肝病問題,出現以下症狀要特別小心,「肝苦人生」可能已經找上你了!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間歇性斷食對減重沒用? 一文看懂間歇性斷食生理機制與副作用風險

代謝症候群被認為是第2型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盛行率增加的主要危險因子。《內科學誌》最新一期論文指出,飲食控制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重要環節,近年興起的「間歇性斷食」因為實行方式簡易,被認為具有幫助減重、預防高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等好處,成為許多人的新選擇。

用「代糖」取代蔗糖沒比較健康?  哈佛研究曝:過量將引發憂鬱症、嚴重恐致癌

用「代糖」取代蔗糖沒比較健康? 哈佛研究曝:過量將引發憂鬱症、嚴重恐致癌

世衛組織(WHO)旗下部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期宣布人工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可能會被列為潛在的「致癌物」;如今代糖的危害恐再添一筆。權威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研究指出,攝取過量的人工代糖,可能會造成健康成年人更高的憂鬱症風險。

體脂肪不是「越低就越好」?  醫曝新觀念:避免「全身油」更要吃良好油脂

體脂肪不是「越低就越好」? 醫曝新觀念:避免「全身油」更要吃良好油脂

減重者聽到「脂肪」二字往往聞之色變,但事實上若沒有固定攝取良好的脂肪來源,對身體反而會產生有害影響?家醫科李思賢醫師於《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撰文指出,攝取適量的良好脂肪,對於身體代謝而言至關重要,體脂肪也不是民眾印象中的「越低就越好」。

沒加工一樣危險?研究:紅肉每天多吃50克  心血管疾病恐增26%

沒加工一樣危險?研究:紅肉每天多吃50克 心血管疾病恐增26%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癌症患者發生「胰島素阻抗」  恐影響預期壽命?  專家搖頭:後果「非常糟糕」

癌症患者發生「胰島素阻抗」 恐影響預期壽命? 專家搖頭:後果「非常糟糕」

「胰島素阻抗」不僅可能是引起慢性病、代謝症候群的元凶,也可能是癌症患者的一大警訊?過往部分學說認為「代謝功能障礙」常見於癌症患者,並與較高的癌症復發率與低生存率有關。如今刊載於《Acta Oncologica》的研究認為,無論是癌症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體內胰島素反應能力都有受損的可能。

糖尿病不能只有控糖?  醫:「2件事」沒做到恐殃及心、腎功能

糖尿病不能只有控糖? 醫:「2件事」沒做到恐殃及心、腎功能

國人糖尿病人口逐漸增加、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疾病的管控與預防可謂刻不容緩。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馬文雅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不僅需定期追蹤血糖,「ABC」的達標率:糖化血色素(A1C)低於7%、血壓(Blood Pressure)低於130/80mmHg,以及膽固醇(Cholesterol,LDL)低於100mg,3項數值同等重要。

糖尿病為什麼要打胰島素?  越早打越能控制血糖、幫助器官保護?

糖尿病為什麼要打胰島素? 越早打越能控制血糖、幫助器官保護?

糖尿病是人體對葡萄糖的利用發生障礙,引起高血糖症狀,除了影響醣類的代謝,蛋白質、脂肪的代謝也可能出問題。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阻抗有關,一般分為第1型糖尿病(胰島細胞遭破壞,造成胰島素缺乏)與第2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及合併相對胰島素缺乏)。另外尚有其他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

吃日式料理可預防「脂肪肝」?  研究曝:12大飲食「這三者」效果最佳

吃日式料理可預防「脂肪肝」? 研究曝:12大飲食「這三者」效果最佳

台灣飲食文化深受日本影響,日式料理店眾多,日本的養生文化也深植人心。如今研究證實多攝取「日式飲食」,竟然與促進實際健康狀況有關?發表於權威營養學期刊《Nutrients》的文獻表明,日式料理常見的大豆、海鮮與海草(如海帶、海藻),有助於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