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高血壓竟與婦科疾病有關? 研究示警:「子宮肌瘤」風險暴增45%

女性高血壓竟與婦科疾病有關? 研究示警:「子宮肌瘤」風險暴增45%

罹患高血壓不只會影響心血管功能;甚至可能增加女性罹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權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近期刊載文獻指出,患有高血壓之女性,日後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恐大幅提升;研究認為,血壓升高可能造成子宮平滑肌細胞的損傷,從而導致肌瘤生長。

紅麴從保健品變「毒藥」的關鍵原因? 期刊證實:「3種有害毒素」都會導致肝腎病變

紅麴從保健品變「毒藥」的關鍵原因? 期刊證實:「3種有害毒素」都會導致肝腎病變

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生產之紅麴保健品,上週五(22)傳出多起服用者出現腎臟疾病問題;今(28)日更有4人宣告不治、至少106人住院觀察。衛福部食藥署已勒令國內業者主動通報並採取預防性下架,截稿前已有154名業者通報,顯現食安風暴不僅席捲日本,更已對國內食品業者造成影響。

冬令進補當心「越補越大洞」!  營養師提醒:「6族群」吃鍋疾病恐惡化

冬令進補當心「越補越大洞」! 營養師提醒:「6族群」吃鍋疾病恐惡化

時逢入冬,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鍋物是不少民眾的「進補」首選。不過,特定族群在冬季進補卻可能「越補越大洞」,反而使原有的疾病惡化。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提醒民眾,以下6個具有危險體質的族群,在冬令進補時需要特別留意。

柿子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會拉肚子?  營養師解答:至少間隔x小時再吃最安全

柿子和「高蛋白食物」一起吃會拉肚子? 營養師解答:至少間隔x小時再吃最安全

時至秋天,同時也是柿子與螃蟹盛產的季節。網路傳聞螃蟹與柿子一同食用,恐會有「中毒」的風險,究竟是否為真?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澄清,2種食物一起吃並不會引起中毒,但柿子中的「單寧酸」與螃蟹內豐富的蛋白質結合,容易凝結成塊而不利於腸胃吸收,腸胃敏感者甚至可能引起腸絞痛。

罹患「心衰竭」等於無藥可救? 「這類人」發病前竟無症狀? 醫揭6大高風險族群

罹患「心衰竭」等於無藥可救? 「這類人」發病前竟無症狀? 醫揭6大高風險族群

「心臟」是少數不易受到「癌細胞」影響的器官之一;不過若罹患有「心臟癌症」之稱的心臟衰竭,卻可能比癌症更為致命。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受訪表示,心衰竭又稱「疲球心」,形容心臟如漏氣氣球,因心肌變長、變薄,心臟擴大無力而逐步停止跳動。

從眼睛就能看出腎病變? 高醫「AI算命」2系統發功:提前得知洗腎者低血壓問題

從眼睛就能看出腎病變? 高醫「AI算命」2系統發功:提前得知洗腎者低血壓問題

從眼睛怎麼看到腎?如何打造洗腎患者安全又優質的醫療品質?「高雄聯合學習智慧醫療聯盟」在高雄亞洲新灣區建立全球第一座生成式AI醫療產業聚落,生成式AI在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病關係方面具有優勢,並擁有自動病歷摘要和論文閱讀綜整等功能。

糖尿病人口每年都在增加?   醫揭6大風險因子:肥胖、愛吃糖不是唯一原因

糖尿病人口每年都在增加? 醫揭6大風險因子:肥胖、愛吃糖不是唯一原因

據統計,台灣目前有210-240萬糖尿病人口;換言之,每10人就可能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馬文雅醫師指出,目前國內每年有約15-16萬的新發糖尿病患者,對於糖尿病人口的增長,不僅是因為疾病本身的原因,同時也跟國人錯誤的生活型態有關。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變多?  專家曝:「心腎共病」人口暴增  恐成糖友最大威脅

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變多? 專家曝:「心腎共病」人口暴增 恐成糖友最大威脅

就算平時的飲食總量較少,仍可能面臨「體脂過高」的窘境?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診間近期有一50歲中年女性患者,平時總量偏少,體脂肪卻高達40%。進一步問診後發現,雖然該患者一天僅吃兩餐、進食量也很少,但喜歡每天吃點餅乾、搭配含糖手搖飲的飲食內容,應是造成其體脂居高不下的主因。

Omega3脂肪酸不只護血管  還能減少腎臟病變?  EPA才是抗發炎關鍵?

Omega3脂肪酸不只護血管 還能減少腎臟病變? EPA才是抗發炎關鍵?

部份脂肪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被稱為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其中又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最為重要。Omega3脂肪主要包括ALA、EPA、DHA,ALA雖然能在人體內轉化為EPA與DHA,但轉化比例僅約2-10%,絕大部份的EPA和DHA來自深海魚的魚油,深海油魚如鮭魚、鯖魚、金槍魚、鯡魚和沙丁魚含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