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塑膠微粒」不只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揭危害:心臟病、中風風險高4倍以上

接觸「塑膠微粒」不只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揭危害:心臟病、中風風險高4倍以上

「塑膠微粒」不只可能影響人體的生殖系統,更有引起心血管事件、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的疑慮?《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載研究指出,觀察到頸動脈組織中含有塑膠微粒者,在未來3年內罹患心臟病、中風的風險,以及全因死亡風險是未有塑膠微粒者的4倍以上。

愛追劇、不運動者必看!  研究:每天僅多走四千步  就有助降低14%心血管風險

愛追劇、不運動者必看! 研究:每天僅多走四千步 就有助降低14%心血管風險

上班久坐、下班追劇已成為現代人的常態,屁股一坐就動輒一整天,可能影響健康甚至罹患心血管疾病!不過,刊載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JSM)表明,即使是養成簡單的「步行」習慣,也能降低久坐10.5小時以上者的健康風險。

長輩白天打瞌睡、出現退化性行為? 醫: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長輩白天打瞌睡、出現退化性行為? 醫:當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增加阿茲海默症風險

白天打瞌睡、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減弱等都是老年人常見症狀,很多家屬都以為這是老年人的正常表現,但是事實上長輩很可能有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正悄悄發生,應積極接受檢查甚至安排相關治療喔。

美心臟協會:「168斷食」增9成心血管死亡風險!  專家建議「2種人」勿輕易嘗試

美心臟協會:「168斷食」增9成心血管死亡風險! 專家建議「2種人」勿輕易嘗試

「間歇性斷食」容易執行且概念簡單,因此廣受不少減重者的青睞。不過,包括「168斷食」在內的間歇性斷食方法,其減重效益至今仍存在不少爭議。如今美國心臟協會(AHA)公布一項研究,表明採取168斷食者的死亡與心血管風險,可能比未進食者更高。

睡得著竟不等於「睡得好」?  醫澄清:符合「這4點」才能叫做一夜好眠

睡得著竟不等於「睡得好」? 醫澄清:符合「這4點」才能叫做一夜好眠

每年3月的第3個禮拜五為「世界睡眠日」,而不少台灣人確實深受睡眠問題所苦。聯安診所家醫科陳采汎醫師指出,不少民眾以為「有睡著」就等於「有睡好」,事實上兩者並不全然有關。

女性睡眠健康被忽視! 逾八成睡眠障礙女性未求醫  世界睡眠日: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從關心女性睡眠健康出發

女性睡眠健康被忽視! 逾八成睡眠障礙女性未求醫 世界睡眠日: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從關心女性睡眠健康出發

今年43歲的旅遊作家帆帆貓日前在自媒體透露,明明沒有失眠,每天也都有睡足7小時,但因為半夜常常被自己打呼聲吵醒,或偶而有夜間頻尿的狀況變得淺眠,導致早上起床會很沒精神,覺得越睡越累。

心跳漏拍、心悸都因它而起? 醫揭「心室早期收縮」8大原因:運動過度也是大地雷

心跳漏拍、心悸都因它而起? 醫揭「心室早期收縮」8大原因:運動過度也是大地雷

30歲的陳小姐,到心臟科門診,表示這半年間一直覺得心跳怪怪的。細問病史下,她主要的不適是種覺得心跳少了一拍的感覺。醫師安排心電圖檢查後,發現病人患有「心室早期收縮」。隨後為其安排便攜式24小時心電圖監測。

夜尿不再是無解之謎  72歲老翁終結夜尿困擾

夜尿不再是無解之謎 72歲老翁終結夜尿困擾

72歲林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攝護腺肥大等問題,雖定期於心臟科和泌尿科追蹤治療,但仍有夜尿頻繁、白日精神不佳狀況。後來因夜尿合併打鼾,轉介至基隆長庚睡眠門診進行睡眠檢查後,發現林先生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為每小時34.4次),血氧最低降至76%。

肺腺癌「EGFR突變」腦轉移風險高!  醫揭抗血管新藥2大關鍵:有望突破「血腦屏障」難關

肺腺癌「EGFR突變」腦轉移風險高! 醫揭抗血管新藥2大關鍵:有望突破「血腦屏障」難關

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發生人數高達16,880例,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第一位;除發生人數外,年增加案例數與死亡率也居所有癌症之冠,躍上國人癌症排行的「三冠王」。

血尿未癒半年當心是「腎結石」! 醫驚曝:30歲以上恐「每10人有1人」中標

血尿未癒半年當心是「腎結石」! 醫驚曝:30歲以上恐「每10人有1人」中標

一名80歲阿伯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結石病史,因13年前曾中風及6年前裝過心臟支架,定期服用抗凝血劑,半年前開始出現無痛性肉眼可見血尿,經檢查發現右側腎盂有1顆2.5公分結石,且右側腎盂輸尿管交接處黏膜呈現增厚狀態,疑似出現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