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打牌也能看出「人心險惡」?  心理師勸:牌桌上出現「這7種人」建議少來往!

過年打牌也能看出「人心險惡」? 心理師勸:牌桌上出現「這7種人」建議少來往!

你有想過在熱鬧的過年聚會中,一場看似普通的打牌遊戲,其實能揭示人們深藏的本性嗎?常聽到有人被形容為具有「賭徒心態」;那麼,什麼是「賭徒心態」?這是一種總是依賴運氣而非實際努力的態度。那些沉迷於賭博的人,通常傾向於投機,相信「運氣」比「實力」更為重要。

樂觀主義者「認知功能」更差?  研究:過度「正面思考」恐使人破產、提高早死風險

樂觀主義者「認知功能」更差? 研究:過度「正面思考」恐使人破產、提高早死風險

「正向思考」與「樂觀態度」往往與成功的人生連結在一起。但事實是否真為如此?《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最新研究稱,隨時展現樂觀的態度,反而使其成為一種「毒雞湯」,除了可能使個人認知功能下降,更與糟糕的財務狀況、較低的責任心有關。

聖誕節想「脫單」別急著告白!  專家建議:先想清楚「3件事」  遠勝過亂槍打鳥

聖誕節想「脫單」別急著告白! 專家建議:先想清楚「3件事」 遠勝過亂槍打鳥

年末適逢聖誕節、跨年等大型活動,年輕族群往往滿心期待與另一半或心儀的對象約會。在溫馨過節的氣氛中,不少人期待與對方的愛情或友情能夠升溫;不過,享受浪漫之餘仍要注意保護自己!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11年12-18歲青少年共有3,998人性侵害通報案件,其中有1,422人(約佔35.6%)為男女朋友關係。

中年男子有一半罹患「攝護腺肥大」?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中年男子有一半罹患「攝護腺肥大」? 醫提醒:不及時治療恐損男性雄風

每年11月又稱為「Movember」(鬍子月、男人月),旨在鼓勵在大眾多加關注男性健康,例如攝護腺癌、睪丸癌、憂鬱症、男性排尿障礙等相關疾病,並藉此提高社會對於男性疾病的認知。其中「攝護腺肥大」更是男性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

夜間「自慰」可以幫助睡眠嗎?  研究曝真相:沒用!  除非與伴侶發生「性行為」

夜間「自慰」可以幫助睡眠嗎? 研究曝真相:沒用! 除非與伴侶發生「性行為」

「性行為」究竟能否幫助睡眠,是學界過往爭辯許久的議題之一。如今刊載於《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研究證實,性行為確實可能有助縮短「睡眠潛伏期」、幫助更快入眠。

情人節想脫單必看! 研究曝最具吸引力「4大特質」:顏值竟非必要條件?

情人節想脫單必看! 研究曝最具吸引力「4大特質」:顏值竟非必要條件?

情人節想要「脫單」、與嚮往已久的對象交往,光靠「顏值」還不足以虜獲對方的芳心?對看重外表的現代社會而言,外貌姣好往往被認為具有吸引力,但刊載於《Sage Journals》的研究卻指出,具備「4大特質」者,成功吸引異性的機率更高,且更有機會成為「完美伴侶」,顏值高低未必佔有絕對優勢。

每年設立目標、沒一年做得到?  醫道出癥結點:先別急著列「願望清單」

每年設立目標、沒一年做得到? 醫道出癥結點:先別急著列「願望清單」

今年即將迎來尾聲,並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每年設立「To Do List(待辦清單)」,過了隔年卻發現自己沒半項做得到,問題到底出在哪?聯安診所家醫科醫師陳采汎醫師表示,對自己未來的具體作為有所期望固然重要,但也別忘記同步規劃「To Be List(想成為清單)」,注視目標的同時也檢視過程。

如何脫單?  男女最在意的4種「生殖優勢」:顏值竟非必要條件

如何脫單? 男女最在意的4種「生殖優勢」:顏值竟非必要條件

怎樣才算是具有「吸引力」?對於看重「顏值」的現代社會而言,外貌姣好往往被視為具有吸引力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刊載於《Sage Journals》的研究指出,具備「4種特質」的人,成功吸引異性的機率更高,且更有機會成為另一半眼中的「完美伴侶」,顏值高低未必佔有絕對優勢。

另一半「出口成髒」受不了?  研究:愛罵髒話較不會撒謊、欺騙

另一半「出口成髒」受不了? 研究:愛罵髒話較不會撒謊、欺騙

語言是人類溝通與進行社會溝通活動的基石,多數人將「罵髒話」與粗鄙、沒教養等負面標籤相連結,咒罵負面字眼往往伴隨情緒失控等激烈情境。不過,心理學家認為,罵髒話不完全只有負面意義。咒罵他人的行為,可能揭示了「較誠實」的心理現象。來自荷蘭、英國、美國與香港的研究團隊於《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期刊上撰文稱,時常使用髒話咒罵他人者,不太可能與「撒謊」和「欺騙」有關,他們反而可能比常人更加誠實。

疫情期間經濟不穩、家庭失和  心理疾病暴增?  心理師建議: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經濟不穩、家庭失和 心理疾病暴增? 心理師建議: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影響,民眾又面臨是否能夠打到疫苗,以及境外變種病毒虎視耽耽的風險。病毒帶來各種懸而未解的焦慮感,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可以說疫情的爆發,對台灣民眾心理陰影上造成不小的「後遺症」。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認為,疫情衍生出的經濟、家庭,或疫苗接種等等焦慮感,根源都在於這些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大部份的受僱者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能擔心明天起「飯碗不保」,在「人人自危」的氣氛之下,容易對未來產生迷惘或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