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與運動傷害有關?  久坐不動就會椎間盤突出?  醫揭「1姿勢」是背痛元兇

下背痛與運動傷害有關? 久坐不動就會椎間盤突出? 醫揭「1姿勢」是背痛元兇

缺乏運動、姿勢不良或長期維持固定姿勢,都可能是造成下背痛的原因?下背痛通常是指肋骨下緣到下臀區域的疼痛,包括肌肉緊繃、僵硬都可以稱為下背痛,與肌肉、肌腱等軟組織傷害有關。統計顯示下背痛1年內復發率高達73%,部份族群會演變成「慢性下背痛」。

稟持初心關注全民健康!許書華創健康管理診所:從體重管理找回身體自主

稟持初心關注全民健康!許書華創健康管理診所:從體重管理找回身體自主

許書華醫師強調,《書心健康管理診所》將以醫學、科學為本,針對個人進行客製化評估,從疾病、環境、生活習慣、心理等方面分析致胖因子並逐一擊破,矯正錯誤躁進的減重觀念與習慣,讓減重不再拘泥於減下的公斤數,而是真正的能夠減下脂肪並且不流失肌肉,達到高品質的健康管理計劃。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5年平均復胖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肥胖根本原因出在「大腦」異常? 減重5年平均復胖80%! 復胖之後為何更難瘦?

肥胖是目前全球最重大的非傳染性疾病之一,更是增加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癌症與胃食道逆流等共病症的危險因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975年到2014年之間,全球肥胖比例急升三倍,相關併發症的治療費用每年高達1兆美元。

運動也有「黃金減重時段」?  研究:早上7-9點運動BMI最低

運動也有「黃金減重時段」? 研究:早上7-9點運動BMI最低

體重過重及肥胖症是影響身體代謝及健康的重大因素,根據世界肥胖聯合會《2022世界肥胖圖譜》預測,2030年時全球肥胖症人口將突破10億人。運動量不足是增加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究竟在什麼時間運動鍛鍊最有可能幫助減重與體重控制,尚未有一致的科學數據。

「降血壓」最有效運動不是有氧、重訓!  醫親揭好處:在家就能做且不用任何器材

「降血壓」最有效運動不是有氧、重訓! 醫親揭好處:在家就能做且不用任何器材

「高血壓」素有沉默殺手稱號,根據衛福部資料,國人因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死亡,分別為十大死因的第2位、第4位及第6位。且高血壓並非長者專利,不少年輕族群因不健康的生活型態,高血壓的患病人口亦有逐年增加。

減肥後身體會「自動胖回來」?   醫解答:瘦身期間沒做到「3件事」  復胖機率恐將增加

減肥後身體會「自動胖回來」? 醫解答:瘦身期間沒做到「3件事」 復胖機率恐將增加

不少人與體重數字「長期抗戰」,好不容易減重成功,卻又再度陷入復胖、減肥之間的輪迴之中。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安欣瑜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順利瘦身後是否會發生復胖,幾乎是所有減重者的共同疑惑。

長骨刺、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物理治療師揭密:僅10%病患適合事先手術

長骨刺、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嗎? 物理治療師揭密:僅10%病患適合事先手術

「不少長者在上了年紀後,常受「骨刺」或「椎間盤突出」所苦,而究竟是否要開刀,也是民眾所苦惱的問題之一。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表示,病患走出診間後容易只記得醫療人員講述的幾個關鍵字,就誤以為病症極為嚴重、甚至需要開刀。

超過12秒恐有「肌弱」風險!  醫:男性應注意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增加肌少症

超過12秒恐有「肌弱」風險! 醫:男性應注意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增加肌少症

國人生活型態轉變,再加上營養攝取不均與缺乏運動,更需注意提早來臨的「肌少症」風險。研究指出,40歲後肌肉質量流失速度加快,一旦肌肉流失過量,導致肌力、肌耐力下降,不只影響老年人行走速度與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

一低頭、仰頭肩頸就痛得要命?  醫曝難治原因:「1關節組織」已經開始退化

一低頭、仰頭肩頸就痛得要命? 醫曝難治原因:「1關節組織」已經開始退化

頸部持續疼痛影響生活,進行多次治療卻不見起色,究竟是什麼原因所造成?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指出,此前一名患者頸部疼痛未癒,多次採取牽引、徒手治療卻不見起色,且痛楚反覆不斷。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