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大癌症」結果揭曉:「胰臟癌」首次擠進榜單!  「它」擠下大腸癌成新任癌王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揭曉:「胰臟癌」首次擠進榜單! 「它」擠下大腸癌成新任癌王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肺癌檢測、開刀「一條龍搞定」? 醫揭整合型手術優勢:躺著就能一次將肺結節根除

奇美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隨著世衛組織(WHO)揭示肺癌成為全球癌症最大殺手,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臺灣醫療界也對此積極應對。儘管近9年臺灣肺癌死亡率持續走低,但2022年肺癌仍奪走10,053名(43.1%)寶貴生命,幾乎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

她不菸不下廚仍罹癌! 台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曝8大高風險群

她不菸不下廚仍罹癌! 台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曝8大高風險群

平時無抽菸習慣、甚至也不常下廚接觸油煙,仍可能有罹患肺癌的可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此前曾收治一名39歲女性患者,平時不抽菸也鮮少下廚煮飯,且外出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連接觸到汽機車廢氣的機會都很少,豈料在員工健檢時發現,肺部竟有0.5公分毛玻璃狀結節。

癌症放療新選擇! 「重粒子治療」適用13種癌症  北榮曝關鍵「4大好處」

癌症放療新選擇! 「重粒子治療」適用13種癌症 北榮曝關鍵「4大好處」

癌症居國人死因之首,每年有將近12萬名新增癌症病人,因此急迫需要有效的治療手段,避免癌症影響民眾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失去性命。為此,臺北榮民總醫院特別引進國際癌症治療的新選擇「重粒子治療」,並於2008年開始積極籌劃建構臺灣第一座「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感冒後聽見迴音  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幻聽?  醫:當心中耳炎併發1疾病

感冒後聽見迴音 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幻聽? 醫:當心中耳炎併發1疾病

一名60歲女性某明星大學主任,在某次感冒過後,只要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會聽見一陣「噹啷~」,彷彿有人在敲玻璃杯,帶著尾音持續半秒鐘,特別是睡前,突然躺下時,更為明顯;早上醒來,一起床,又聽到一次,但頻率不同。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幻聽,一直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腦神經衰弱。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出爐! 近一半無法提早篩檢? 「這癌症」持續霸榜15年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出爐! 近一半無法提早篩檢? 「這癌症」持續霸榜15年

依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3人,較108年下降4.6人。109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8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大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延後1歲,皮膚癌早1歲,其餘與108年相同。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有關,並點名「肥胖」是後天引起致癌的重要因素。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統計顯示肥胖與各種癌症如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大腸癌高度相關,顯示肥胖族群的確比較可能發生癌症。

林志穎車禍送醫!  頭部撞擊恐腦震盪、外傷性腦出血?  醫師揭「手術關鍵」

林志穎車禍送醫! 頭部撞擊恐腦震盪、外傷性腦出血? 醫師揭「手術關鍵」

全台近日車禍頻傳,知名藝人林志穎也因車禍受傷送醫。車禍時產生的劇烈撞擊力道可能造成腦部與神經損傷,導致「腦震盪」或「外傷性腦出血」,患者不只需要留院觀察症狀是否有惡化,當出血量過多或腦部正常組織受壓迫時,甚至需要緊急手術才有機會保住性命。

輕症、無症狀也遭殃! 醫師曝:確診者肺部恐出現「2大異常」

輕症、無症狀也遭殃! 醫師曝:確診者肺部恐出現「2大異常」

新冠肺炎影響全世界長達兩年半之久。即便如此,長新冠對於人體的影響機制至今尚未有確切的定論。聯安診所胸腔科蔡哲龍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的影響不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一旦病毒深入到體內,可能會影響肺部、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