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蘋果醋」助減肥還能降膽固醇? 《BMJ》研究證實:12週最多可減掉7公斤

喝「蘋果醋」助減肥還能降膽固醇? 《BMJ》研究證實:12週最多可減掉7公斤

在減肥初期透過「果醋」取代含糖飲料,或許有助於增加瘦身的效益?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近期刊載研究指稱,肥胖者每天於餐前飲用固定飲用蘋果醋,12週後體重最多可減輕8公斤左右;另外,參與研究者的血糖、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等生理數值也有降低的趨勢。

體脂肪不是「越低就越好」?  醫曝新觀念:避免「全身油」更要吃良好油脂

體脂肪不是「越低就越好」? 醫曝新觀念:避免「全身油」更要吃良好油脂

減重者聽到「脂肪」二字往往聞之色變,但事實上若沒有固定攝取良好的脂肪來源,對身體反而會產生有害影響?家醫科李思賢醫師於《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撰文指出,攝取適量的良好脂肪,對於身體代謝而言至關重要,體脂肪也不是民眾印象中的「越低就越好」。

連美大廠也搶簽約! 安基生技獲台灣生技產業「潛力標竿獎」 2藥物研發成果備受矚目

連美大廠也搶簽約! 安基生技獲台灣生技產業「潛力標竿獎」 2藥物研發成果備受矚目

台灣生技產業協會於18日(三),在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台灣傑出生技產業頒獎記者會」,隆重公布2023年度台灣傑出生技產業(Taiwan Bio Awards)得獎公司名單。頒獎典禮訂於2023亞洲生技大展舉行,得奬公司將受邀發表公司介紹。

有登山習慣也可能「肌少症」?  醫示警:力弱非肥胖者專利! 快做「3動作」降低肌少風險

有登山習慣也可能「肌少症」? 醫示警:力弱非肥胖者專利! 快做「3動作」降低肌少風險

近年討論度高的「肌少症」,竟會增加慢性疾病及死亡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弘毅所長提出,透過早期發現「力弱症」(Dynapenia),能更有效評估預防肌少症(Sarcopenia),力弱症是指肌肉量正常,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降低。

早起運動更容易瘦?  動物研究:增加脂肪分解與代謝率

早起運動更容易瘦? 動物研究:增加脂肪分解與代謝率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以及肥胖,是引發第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防止第2型糖尿病的良好習慣,建立在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以及適當的熱量限制。然而,現代人因為缺乏運動、輪班工作和生活作息不正常,大幅增加了身體脂肪堆積以及隨之而來的代謝症候群問題,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提升運動效率,也成為科學試驗的研究方向。

膝蓋卡卡不一定是長者專利?  專家曝「4風險族群」要趁早保養

膝蓋卡卡不一定是長者專利? 專家曝「4風險族群」要趁早保養

「關節退化」不一定是老年族群的專利,年輕人操勞過度也可能「關節卡卡」?阿瘦皮鞋足健康照護師鄭祺照護師表示,膝蓋不健康的原因大致上與年齡確實有關。隨著年紀老化,膝關節中軟骨可能隨之流失。不過,包括生活習慣不佳、受過大傷、骨骼肌肉結構等因素,對膝蓋都會有所影響。

每天10分鐘降7%死亡率!研究:運動量再少都有幫助

每天10分鐘降7%死亡率!研究:運動量再少都有幫助

運動對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現代人多因生活型態及內外因素而缺乏運動時間,導致各項慢性病風險上升,身體機能也受影響。其實,運動要對身體產生益處,未必需要每天長時間鍛鍊,一份美國研究即指出,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達到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重拾運動發現「不復當年勇」?  研究曝真相:與「這細胞」活性下降有關

重拾運動發現「不復當年勇」? 研究曝真相:與「這細胞」活性下降有關

重拾運動習慣後發現「不復當年勇」,不單單只是年齡增長、疏於訓練的問題,也與體內蛋白質的機制變化有關?《臨床研究期刊》刊載的研究表明,長時間不運動將導致肌肉中的蛋白質發生變化、失去活性,並可能使恢復運動後的個人表現顯著下降。透過先前的研究可得知,透過檢測血管內層中的蛋白質「Piezo1」,可以了解運動期間肌肉內的血流變化。研究團隊將遭受破壞的Piezo1細胞植入小鼠體內,並將其與具有完整Piezo1細胞的小鼠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體內Piezo1細胞失去活性的小鼠,在10週後的跑步、攀爬和步行表現皆低於健康的小鼠。

血管太油如劇毒?  研究:高血脂恐殺死細胞、惡化各種慢性病!

血管太油如劇毒? 研究:高血脂恐殺死細胞、惡化各種慢性病!

高血脂、高血糖與高血壓並稱「三高」,在擁有「亞洲最胖體質」的台灣人身上尤其常見。普遍而言,大眾較為重視量測血壓與血糖,而血脂檢查因需要抽血與儀器分析,往往容易被國人所忽略。其實,高血脂不僅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載的文章更指出,各種慢性病如果合併有血脂問題,恐加速體內健康細胞凋亡,使疾病更難得到良好治療。

練重訓好處不輸有氧?  日研究:每週1小時多降2成死亡率

練重訓好處不輸有氧? 日研究:每週1小時多降2成死亡率

規律運動能對身體健康帶來眾多好處。慢跑、快走步行、騎乘單車或游泳等有氧運動,多被認為能改善心血管疾病、慢性病與慢性發炎。相較之下,鍛練重訓、增加肌肉,是否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日本東北大學針對「肌肉強化運動」進行統合分析,根據成年人的每週肌肉鍛鍊時間試圖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