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潛伏期達20年! 國人發生率難降 抹片、HPV篩檢皆需落實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因子宮內膜癌病逝,婦科惡性癌症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專家提醒應關注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糖尿病、未生育者及長期雌激素刺激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常以不正常出血為早期症狀,及時就醫檢查十分重要。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有較高治癒率,並可減少復發風險。為降低風險,應保持健康體重,避免高熱量飲食,並定期檢查和回診追蹤健康狀況。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取代大腸癌成為「新癌王」,其中與吸菸相關的鱗狀細胞肺癌(肺鱗癌)尤為突出,主要影響50至60歲中壯年男性。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主任指出,肺鱗癌的治療選擇較肺腺癌少,但近年健保開放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患者帶來希望。當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成為一個便利且副作用較少的選擇。
從事建築或裝潢工作者,當心接觸「石綿」引起致癌危機!據了解,多數台灣民眾對惡性肋膜間皮瘤並不熟悉,往往不知惡性肋膜間皮瘤不僅是一種潛伏期長且惡性度高的癌症,其成因更高度與生活中建築、裝潢常用的石綿材料有關,且其潛伏期最多竟長達40年之久。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在我國2021年男女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為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異常快速,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
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一位,十大癌症又以「肺癌」居首,根據病理分類及預後存活狀況,「惡中之惡」小細胞肺癌惡性度高、病程進展快,5年存活率平均僅不到1成,又因小細胞肺癌具有神經內分泌特性一旦復發平均存活期不到5個月,數十年來苦無治療突破。
子宮頸癌是當代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脅,根據WHO數據全球每年死於子宮頸癌之女性超過30萬人。子宮頸癌一旦進展到晚期存活率將低於2成。能夠喚醒人體免疫系統並恢復T細胞辨識、攻擊癌細胞能力的「免疫治療」被視為各種難治晚期癌症的治療希望。
現今臨床試驗證明,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顯著提高無疾病惡化存活期,5年存活率大幅提升至12%!健保署於今(112)年12月已將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合併化療納入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給付範圍內,造福更多小細胞肺癌患者。
衛生福利部110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公佈,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其中「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人數首位,發生個案來到16,880人,更是男女性癌症發生數第二名。過去肺癌發生期數偏晚,導致死亡率高,存活率低。
肺癌每年致死人數已破萬人,等於每小時就有1人因此過世,是民眾不可不慎的健康危機。約3成患者確診時為早期、可接受手術治療;不過根據統計,即使接受完整切除,早期肺癌的術後復發率仍有約40%-70%,顯示現有治療方式仍有諸多進步空間。
根據110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7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62.7% ,其平均5年存活率僅1%-4%,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胰臟癌因為難以早期診斷,發現腫瘤時的期數多已晚期,採取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反應皆不理想。醫學上關於胰臟癌的診斷與治療尚無明顯進展,故在坊間有「癌王」之稱。
衛福部核准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應用於惡性腫瘤、血液功能異常與免疫功能異常疾病,其中尤以周邊血幹細胞免麻醉非侵入式的取得方式,較傳統骨髓幹細胞更常用於臨床治療。長春藤生物科技擁有衛福部核可等級之細胞儲存庫與領先的免疫細胞擴增技術,將成為免疫治療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