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鍋不再怕高熱量! 營養師揭3妙招,爆卡鍋物秒變健康餐
隨著天氣轉冷,火鍋成為冬季暖身首選。面對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台灣人最愛鍋物,張語希營養師提醒選擇瘦肉部位、搭配蔬菜並避免過量。對於麻辣鍋,更推薦與清湯混搭,減少紅肉與內臟攝取,避免使用沙茶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並多選蔬菜如白菜、菠菜、菇類,或豆腐等健康豆製品。
隨著天氣轉冷,火鍋成為冬季暖身首選。面對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台灣人最愛鍋物,張語希營養師提醒選擇瘦肉部位、搭配蔬菜並避免過量。對於麻辣鍋,更推薦與清湯混搭,減少紅肉與內臟攝取,避免使用沙茶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並多選蔬菜如白菜、菠菜、菇類,或豆腐等健康豆製品。
吃雞佛真的能壯陽嗎? 高敏敏營養師指出,雞佛雖富含蛋白質,但所含雄激素與鋅在高溫烹調下大多被破壞,對改善性功能幾乎無效。相反地,其高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含量,尤其與麻油湯底烹煮後,熱量容易超標,對心血管健康有潛在威脅。若想提升性功能,建議補充茄紅素、精氨酸與鋅等營養素,並避免來路不明的壯陽保健品與民間食療。
為求應景,不少民眾會在「冬至」時節吃湯圓應景。不過,湯圓本身由糯米粉或玉米粉製成,再加上餡料普遍偏甜、且會添加油脂等高熱量原料,平均下來吃4顆就等於一碗飯的熱量,可謂是民眾經常忽略的「飲食地雷」。究竟要如何吃湯圓才能吃得健康又能歡慶節日?
上週週末(17-18日)寒流強襲台灣,僅1天就造成68人猝死,意外降臨的速度令人防不勝防。而寒流、溫差過大造成的心血管問題,不僅容易發生於長者、三高患者、吸菸飲酒者或肥胖者等高風險族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警告,年輕族群平時養成「5種習慣」,同樣容易暴露在寒流致命的危機中。
冬季竟是「胃部疾病」的好發時節?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早於40年前歐洲醫學論文就指出,消化性潰瘍特別容易發生在冬季、而夏天最少發生,患病率相差最多4倍左右。而2021年韓國的大規模回溯分析報告,也揭露了相似的結果。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
冬天為草莓的主要產季,不少民眾喜歡草莓酸甜的滋味,卻也擔憂農藥殘留問題,因此對其敬而遠之。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提醒民眾,其實正確地洗滌草莓,實是不用害怕農藥過多的問題;再者,草莓含有諸多的營養成分,適量攝取能補充至少6種營養來源。高敏敏營養師指出,每日的草莓攝取量可用「一份」做為標準,也就是小型草莓約16顆、中型草莓約10顆的量,每一次的份量大約是60大卡、碳水化合物約15g,低熱量與低澱粉量對於減重者而言,可做為日常點心或解饞時的優先選擇。
國人愛吃火鍋,冬天更是圍爐吃火鍋的熱門季節。嫚嫚營養師提醒,選擇湯底時要注意熱量與添加物。以市售火鍋湯底為例,一份220克的麻辣鍋湯底,熱量可能就高達1400卡。另外,牛奶鍋會加入起司、奶油;南瓜鍋有太白粉、馬鈴薯粉,都屬於熱量相對高的火鍋湯底。
為何每到天冷時節,想減肥瘦身比「登天還難」?「微笑藥師」廖偉呈藥師表示,氣溫寒冷時,人體為了適應外界溫度,必須消耗更多熱量以產熱。在基礎代謝相對增加之下,更容易引發飢餓感讓人吃進更多食物。
國泰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除了飲食習慣不佳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