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少碰生食、冰品! 醫揭駭人真相:外觀正常卻「爬滿諾羅病毒」
夏季高溫高濕易使食物腐敗,生食類食品與冰品恐成腸胃疾病高風險來源。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提醒,食物若未經妥善保存或處理,易滋生沙門氏菌、腸炎弧菌等致病菌,引發食物中毒。為預防腸胃道感染,陳醫師建議從飲食選擇、食物保存與個人衛生三方面著手,如剩菜兩小時內冷藏、生熟食分開處理,並慎選冰品來源。
夏季高溫高濕易使食物腐敗,生食類食品與冰品恐成腸胃疾病高風險來源。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提醒,食物若未經妥善保存或處理,易滋生沙門氏菌、腸炎弧菌等致病菌,引發食物中毒。為預防腸胃道感染,陳醫師建議從飲食選擇、食物保存與個人衛生三方面著手,如剩菜兩小時內冷藏、生熟食分開處理,並慎選冰品來源。
時序進入7月盛夏,動輒30度以上的高溫往往讓民眾大喊吃不消,做好防曬、避免中暑顯得更為重要。專家指出,大多數人都知道在高溫下須避免「熱中暑」,但在進展至熱中暑之前的「熱傷害」症狀變化,也應格外重視。另外,民眾也需釐清常見的夏季健康迷思,以免消暑不成反而徒增燥熱感受。
氣溫持續飆高,各式消暑聖品及冰品陸續上市,民眾常冰飲料下肚而覺得清涼暢快。只是冰品及涼飲真的能解身體的熱及渴嗎?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營養室主任蘇嘉華營養師表示,吃剉冰、冰淇淋時的降溫感受只是暫時的,並不能讓身體真正達到散熱的效果。
氣溫持續飆高,各式消暑聖品及冰品陸續上市,民眾常冰飲料下肚而覺得清涼暢快。只是冰品及涼飲真的能解身體的熱及渴嗎?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營養室主任蘇嘉華營養師表示,吃剉冰、冰淇淋時的降溫感受只是暫時的,並不能讓身體真正達到散熱的效果。
近日氣溫明顯驟降,不少受到天氣影響,容易出現頭痛不適的狀況。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不少民眾外出時沒有攜帶帽子、毛帽等保暖物件,冷風吹過頭不時就會引起劇烈頭痛,往往需要返家吃完止痛藥後才有改善。張語希營養師表示,事實上吹冷風頭痛可能是「氣血受阻」的一種表現,這類族群不僅平時體弱怕冷、手腳容易冰冷,更常在寒流來襲時蒙受感冒症狀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