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敏高峰期來臨! 一發作恐使工作效率「大崩盤」,醫呼籲:做3件事助安全下莊
台灣進入過敏高峰期,過敏症狀如鼻塞、打噴嚏、嗜睡等恐導致注意力下降、疲勞增加、效率變差、請假頻繁。美兆健檢診所耳鼻喉科成和平醫師建議從三方面改善:環境上保持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飲食避免乳製品與高糖,多補充維生素C與抗發炎食物;藥物方面選擇不嗜睡的第二代抗組織胺,避免過量使用鼻收縮噴劑,幫助上班族穩定健康與工作表現。
台灣進入過敏高峰期,過敏症狀如鼻塞、打噴嚏、嗜睡等恐導致注意力下降、疲勞增加、效率變差、請假頻繁。美兆健檢診所耳鼻喉科成和平醫師建議從三方面改善:環境上保持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飲食避免乳製品與高糖,多補充維生素C與抗發炎食物;藥物方面選擇不嗜睡的第二代抗組織胺,避免過量使用鼻收縮噴劑,幫助上班族穩定健康與工作表現。
時常覺得嘴巴有苦味或味覺改變,可能不只是「肝火過旺」。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指出,這類症狀可能與慢性肝炎、肝硬化有關,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營養素缺乏所致,包括口腔疾病、胃食道逆流、新冠後遺症、荷爾蒙變化等7種常見原因。此外,營養不良如鋅、維生素B12等缺乏也可能導致味覺異常。
時序進入冬春交替之際,早晚溫差較大;若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到底該如何分辨是「感冒」還是「過敏」?衛福部食藥署說明,若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超過2週甚至1個月以上,鼻涕也相對清澈,且沒有伴隨著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症狀,該情況可能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導致「過敏性鼻炎」發生。
一名60歲女性某明星大學主任,在某次感冒過後,只要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就會聽見一陣「噹啷~」,彷彿有人在敲玻璃杯,帶著尾音持續半秒鐘,特別是睡前,突然躺下時,更為明顯;早上醒來,一起床,又聽到一次,但頻率不同。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引發幻聽,一直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腦神經衰弱。
過年期間氣溫驟降,近日又明顯回暖,劇烈的溫差再加上空氣品質不佳,容易引起呼吸道症狀;若此前確診目前仍受「長新冠」所苦,咳嗽或呼吸道不適的狀況可能因此加劇。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除了就醫釐清症狀,平時也可以攝取特定飲食保護呼吸道。
不少患有過敏的民眾會服用「抗組織胺」藥物緩解症狀。不過,為何某些抗組織胺藥物服用後,特別容易產生嗜睡感、但有些好像又不會?衛福部食藥署與郭建宏藥師,共同為民眾說明不同抗組織胺藥品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項,以及發生緊急症狀時的處理方式。
你曾得過痔瘡嗎?體驗過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痛苦嗎?衛福部食藥署與臺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藍苑慈醫師指出,痔瘡是位於肛門周圍皮下及黏膜下的血管組織,因為長期不當用力排便、老化等因素,導致血管充血擴張或結締組織鬆弛,引起出血、腫塊、脫垂、搔癢等症狀。現代人久坐沒運動,三餐外食少蔬果,排便不順再加上如廁時手機滑不停,導致許多人「少年得痔」,但又因害羞而不敢就醫。
無論使用電腦、追劇或玩手遊,民眾的生活與3C產品幾乎密不可分,也容易造成用眼過度問題。若長時間緊盯螢幕,使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光線不足、距離螢幕太近、配戴隱形眼鏡等,都可能導致眼睛乾澀、搔癢、疲憊等乾眼症狀發生。不少民眾會購買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疲勞,但這些產品可以如保養品一般,頻繁地使用嗎?
外出旅遊時常有暈車或暈船的情形,不少人為求改善暈眩症狀,會選擇服用暈車藥改善不適症狀。衛福部食藥署提醒民眾,暈車藥雖可以緩解噁心、暈眩,但用藥前仍應遵守相關規定,特定族群切勿逕自購買使用;有服用其他藥物者也需注意交互作用影響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