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肥卡關原因找到了! 食物噪音讓人「整天都想著吃」,醫揭GLP-1藥物2大關鍵作用
越診所院長陳君琳醫師指出,減肥卡關常與「食物噪音」(Food Noise)有關,指的是大腦持續出現想吃東西的侵入性思緒。2025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真實世界調查「INFORM」顯示,GLP-1腸泌素類藥物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能同時作用於「下視丘」與「獎勵系統」,關閉食物噪音,降低高糖高脂食物渴望。此外,該藥物亦具心肝腎三重保護力,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越診所院長陳君琳醫師指出,減肥卡關常與「食物噪音」(Food Noise)有關,指的是大腦持續出現想吃東西的侵入性思緒。2025年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真實世界調查「INFORM」顯示,GLP-1腸泌素類藥物Semaglutide(司美格魯肽)能同時作用於「下視丘」與「獎勵系統」,關閉食物噪音,降低高糖高脂食物渴望。此外,該藥物亦具心肝腎三重保護力,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逾250萬人,其中8成合併肥胖,屬高風險「糖胖症」族群。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提出「心臟–腎臟–代謝(CKM)症候群」概念,顯示糖胖症與高血壓、血管栓塞、心臟病、慢性腎病息息相關。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楊宜瑱醫師表示,近年推出的「GLP-1腸泌素類藥物」能穩定血糖、幫助減重,還證實能保護心腎。糖尿病學會啟動「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全台122家院所、883名病友參與,歷經十月,平均腰圍縮小近5公分、半數病友的糖化血色素降至理想目標。

雲林宏德診所院長吳燕峻醫師指出,高達七成糖尿病友合併肥胖,形成「糖胖症」恐導致腎功能「雪崩式下滑」。他說明,GLP-1 RA腸泌素受體促效劑僅在血糖高時啟動,能有效減重並減少低血糖風險,同時具備心腎保護效益,有如「AI式控糖」。吳燕峻醫師強調,糖胖症治療應及早用藥,配合飲食與運動,有望將腎臟危機從「紅燈」拉回「綠燈」,避免走向洗腎的結局。

「碳循環飲食法」是一種配合運動量調整每日碳水攝取量的飲食策略,連女星陳妍希都曾嘗試過 。高敏敏營養師指出,該飲食法將碳水攝取量分為高、中、低三種碳水日,能提升新陳代謝、穩定血糖、加速燃脂,並有助於維持體態。體態管理的關鍵在於「吃對時間與比例」,而非拒絕碳水或節食,透過正確的飲食搭配運動,能幫助身體學會「開關切換」。

台灣肥胖率高流行減重法層出不窮,許書華醫師指出,肥胖深層原因複雜,涉及激素失衡(如瘦素阻抗)、基因差異、腸道菌失調等生理機制。減重需從根本著手,以個人化體重管理結合基因檢測、腸道菌分析、荷爾蒙檢測等實證科學工具,由專業醫事人員評估設計專屬的飲食、運動處方,同時兼顧作息、壓力與睡眠管理,才能真正達成並維持長期健康的體態。

新型減重針Wegovy已於台灣上市,每週注射一次,臨床研究顯示可減重15%以上,並有助於降低心血管風險與改善代謝疾病。然而,快速減重恐導致「臭氧臉」(Ozempic Face),即臉部脂肪流失、皮膚鬆弛與老化。粹究美學診所吳婉華醫師建議三大對策預防:控制減重速度、增強膠原蛋白與醫美填充。吳婉華醫師提醒,Wegovy非萬靈丹,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並搭配健康飲食與運動,才能兼顧瘦身與年輕化。

想在夏天前甩肉?極端減重恐適得其反! 營養師簡鈺樺指出,快速減重可能導致掉髮、月經失調等健康問題,建議每週減重0.5公斤最為安全。此外,飲食控制比單靠運動更有效,上班族應注意均衡攝取蛋白質與蔬菜,避免只吃單一主食。168斷食法適合晚吃早餐者,但關鍵仍在於飲食內容,亂試減重法可能導致「越減越肥」。專家提醒,應選擇能長期執行的方法,搭配每週150分鐘運動,讓健康成為日常習慣,達到理想體態。

台灣逾千萬名成人受肥胖困擾,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警告,肥胖恐增200種疾病風險,長期更會縮短壽命。減重5%可降低三高、脂肪肝風險,減重10-15%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兒童肥胖亦影響發育與心理健康,兒科醫學會林裕誠提醒,學齡前是培養飲食習慣的關鍵期,家長應減少孩子糖分攝取。世界肥胖日強調肥胖為慢性病,需正確認識與積極治療,以減少心血管與代謝疾病風險。

教妳4招連女明星都愛用的瘦身秘訣,讓妳年後不再害怕站上體重計!張語希營養師指出,楊紫的瘦身關鍵在於低脂高蛋白飲食,例如雞胸肉、魚類、蔬菜,減少糖分與高熱量食物)、固定運動習慣則有有氧+重量訓練、適量補充水分,每日規律飲水促代謝,以及保持耐心,穩定控制體重,避免急速減重反彈)。她強調,維持健康習慣比短期減重更重要,透過規律飲食與運動才能打造易瘦體質。

國際期刊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劑赤藻糖醇可能與心血管事件相關,但確切關聯仍待討論。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提醒,減重者與糖友應關注代糖導致的錯誤心態,如「低熱量就能多吃」,容易影響減重效果。人工甜味劑雖可減少熱量,但未必能降低對甜味的依賴,甚至導致長期減重失敗。建議循序漸進減少糖分攝取,例如從全糖降至半糖,最終習慣無糖飲品,以改善健康與維持體重。

跳過早餐減肥?研究指出,早餐攝取過少或不吃,反而可能導致BMI和腰圍增加,三酸甘油酯上升及好膽固醇降低,對心血管健康不利。根據西班牙德瑪醫院研究,早餐能量應占每日總熱量的20-30%,並注重蛋白質、纖維質等營養素的均衡攝取。研究顯示,高蛋白早餐可預防暴飲暴食,有助於減重及心血管健康。

年底壓力大又聚餐多?正視情緒性飲食造成的肥胖問題,找到健康解方。藥師李世揚指出,壓力大、心情差時暴飲暴食,是導致體重上升的關鍵因素,容易形成肥胖與自卑的惡性循環。面對這類情況,可透過發展興趣舒壓、調整飲食習慣,或考慮在醫療專家指導下使用合法減重藥物如瘦瘦錠,來抑制食慾、健康減重。避免肥胖影響健康,及時改變是關鍵,讓新年的減重目標不再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