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倦、貧血、肚子變大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醫揭5大徵兆:40到60歲男性要當心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
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骨髓纖維化多與基因突變、骨髓間質中的纖維細胞不正常增生有關,導致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工作,常見症狀為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而延誤就醫。
隨著國內新冠疫情有回升趨勢,確診人數又逐漸增加,許多人可能選擇就醫或自行到藥局購買藥品服用。食藥署提醒民眾,用藥後如果出現紅疹、眼睛不適或紅腫等症狀,就要注意自己可能是藥品過敏。不過,民眾該如何識別藥品過敏的症狀?發生藥品過敏時,又該如何處理?
年輕男女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異常,出現腹瀉、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時就應趕快就醫,除了可能是大腸激躁症之外,也要當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慢性發炎。一名女性20歲起開始嚴重腹瀉乃至一天多次血便,住院一個多月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因一吃東西就會腹瀉,她只能坐在馬桶上用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國內BA.5疫情逐漸升溫,疫情指揮中心表示8月底疫情中,有約6成確診者感染BA.4或BA.5,顯示疫情已逐步發展至下一階段。近日適逢中秋連假,究竟能否回鄉與家人團聚?和親友烤肉慶祝又該注意哪些事項,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中秋烤肉應謹記「3個可以、4個不可以」,以避免確診風險。
胃痛是現代人常見的問題,若吃胃藥後仍無法改善,可能要注意為「膽結石」問題。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膽結石不適感與胃痛相似,所以時常被搞混甚至延誤就醫。兩者該怎麼區別,除了從發作時間點、疼痛位置分辨外,也可藉由超音波清楚做出判斷。
國內BA.5疫情來勢洶洶,不少民眾擔憂染疫後影響生活,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許多人認為發燒、咳嗽、失去嗅味覺是感染Omicron的主要徵兆,但其實說話時的「音調改變」,或聲音開始沙啞,同樣也得懷疑是否為感染Omicron病毒的前兆。
肝癌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2位,飲食中可能也潛藏傷害肝臟、誘發癌變的毒素地雷?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廖祐妊營養師接受專訪表示,平時民眾常吃的米飯、豆類、花生、堅果類或中藥材,如果保存不當都容易滋生黴菌產生「黃麴毒素」,引發肝臟中毒、肝臟發炎,並且有增加致癌的可能性,加上台灣氣候潮溼,食物保存應格外謹慎。
免疫力低下與癌症患者不只有更高染疫風險,也容易因感染「困難梭菌」而造成反覆腹瀉。一名50歲女性卵巢癌病人,因反覆3次感染困難梭菌,不只一天拉肚子高達十數次,導致無法進食與繼續化療,腫瘤更因此惡化,所幸「微菌叢移植」(FMT)治療一天後成功止瀉,後續得以持續接受抗腫瘤治療。林口長庚胃腸科副教授李柏賢表示,癌症病人感染困難梭菌並不少見,這名女病人因太常拉肚子,甚至出現痔瘡出血、肛門周圍破皮,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完全不敢吃東西,在家中拉肚子拉到脫水昏倒。檢查後赫然發現腸道黏膜因感染發炎已有萎縮現象,接受微菌叢植入後一天內即止瀉,三天後順利出院,至今未有復發情況。
自台灣出現首例猴痘案例,使不少民眾人心惶惶。究竟什麼是猴痘?能夠預防猴痘的營養素有哪些?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猴痘首見於猴類群體當中,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人畜共通疾病,與天花同屬正痘病毒屬。外顯症狀是皮膚有異常扁平或隆起,合併發燒、畏寒、出汗、全身痠痛、疲倦等症狀,持續時間約為2-3週。
天氣炎熱時又喝水太少,更有可能引發尿道炎問題?連日持續高溫導致人體流失水份加快,這時候如果水份補充不足,會減少尿量與排尿頻率,導致細菌停留在膀胱、尿道的時間延長,增加微生物繁殖及感染的機會。專科醫師翁資閔補充,女性因尿道較男性短,故發生泌尿道發炎的機率較男性高,一半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曾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而且一旦感染過,很容易反覆感染,尤其是服務業等需要長時間久坐等女性,更是泌尿道感染的高風險群。
國內新冠疫情尚未明朗,猴痘疫情又接連於全球各地爆發,引發不少民眾的擔憂。猴痘並非新出現的病毒種,過去主要發生在非洲國家,然今年迄今逾20個國家共通報約200起確診病例,目前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地區病例數較多。亞東醫院感染科蔡茂松醫師表示,猴痘疫情主要集中於親密接觸者,與新冠肺炎傳播方式不同,目前並無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