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抗流感可以吃什麼? 營養師揭曉:飲食裡最好有這「7種營養素」
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逝世,引發關注流感預防與免疫力提升。張語希營養師建議,飲食中應攝取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D、鋅、硒、銅等7種營養素,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反應並維持身體代謝功能。富含這些營養的食材包括綠色蔬菜、肝臟、堅果、海鮮、紅肉等。營養師也提醒,若流感症狀惡化,如呼吸困難、胸痛、高燒不退,應立即就醫治療。
大S感染流感併發肺炎逝世,引發關注流感預防與免疫力提升。張語希營養師建議,飲食中應攝取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D、鋅、硒、銅等7種營養素,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反應並維持身體代謝功能。富含這些營養的食材包括綠色蔬菜、肝臟、堅果、海鮮、紅肉等。營養師也提醒,若流感症狀惡化,如呼吸困難、胸痛、高燒不退,應立即就醫治療。
長假後常因腦霧影響記憶與專注力。張語希營養師建議補充7大營養素幫助恢復:一、益生菌改善腸腦連線,來源包括優格和味噌湯;二、維生素C提升記憶力,可從橘子和草莓中攝取;三、維生素B12助專注,可以多吃瘦肉和乳製品;四、Omega-3穩定情緒,鮭魚和藻油是優質來源;五、維生素D促進免疫力,日曬或食用鮭魚補充;六、鎂緩解壓力,可吃堅果與菠菜;七、硒抗氧化,巴西堅果是理想選擇。正確飲食可助快速擺脫腦霧,提高效率。
炎夏將至,不少人想趁季節轉換之時換個新髮型,以便於整理與梳洗。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要讓髮型亮麗好看,前提是需要有個健康的髮質,梳理後的造型也會更加好看。若希望自己能有一頭健康柔亮的頭髮,其中的關鍵就是「飲食」。
隨著全球疫情逐步趨緩,不僅國內觀光客開始增加、出國旅遊者也一窩蜂「傾巢而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境外旅客開放加上國內口罩政策的鬆綁,民眾此時更容易忽略鞏固身體保護力的重要性。即使此前已經確診、或施打過新冠疫苗,不代表就此擁有「無敵星星」,仍可能暴露於二次確診的風險中。
40歲後不只體力下滑,又有情緒不穩定和睡眠問題,要當心是「男性更年期」提早來臨?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受訪指出,男性荷爾蒙在30歲達到高峰,之後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下降,40歲後更可能每年下降1-3%。男性更年期不像女性可從月經週期加以判斷,身體症狀多作為懷疑指標,並搭配抽血檢測荷爾蒙數值,評估是否有其他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問題。
「感恩節」為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定於11月的第4個星期四。如美國、加拿大等國習慣在此期間於家人團聚,並一起享用「火雞」大餐以慶祝節慶。國內雖較無慶祝感恩節的習慣,但研究發現火雞確實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肉類,不代表感恩節,平時適量食用也能促進身體健康。
百年大疫影響全球人類健康,台灣累計染疫數更已突破800萬人。不少民眾在確診後出現易喘、易累,自覺心肺狀況及體力明顯下降,更需要提升自我照護能力。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指出,感染後出現呼吸不暢、胸悶等症狀,應先經X光、肺功能檢查,評估心肺功能是否異常,如果檢查無異狀,可從運動、營養、預防各層面做好自我照護,幫助身體恢復。
「維生素B12」又被稱為鈷胺素類(cobalamins),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維生素,且在幫助細胞保護神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專業註冊營養師Nicola Ludlam-Raine表示,維生素B12能幫助身體從食物中釋放能量,保持神經系統健康,並有助於製造紅血球細胞,將氧氣輸送到全身。
近年來有鑑於健康飲食風氣逐漸盛行,已有不少人理解「精緻澱粉」不僅蘊含過多的熱量,導致越吃「反而越餓」,還可能使罹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的風險增加。因此,將健康的「低碳水穀物」添加至日常飲食中,對於獲得額外的營養可謂相當重要。哪些低碳水穀物對於健康有所幫助?美國認證營養師Kelsey Hampton表示,以下7種穀物可以適度取代精緻澱粉,做為日常的澱粉攝取來源,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維持身體健康:布格麥、蕎麥、藜麥、野米、古斯米、大麥以及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