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班「追劇四小時」就會傷腦? 泰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恐增32%,還可能引起3種疾病
泰國研究刊登於《PLOS One》指出,每日看電視超過4小時,認知障礙風險顯著上升,長時間追劇更與阿茲海默症相關;《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也發現,久坐追劇超過4小時會增加血栓與靜脈栓塞風險。美國心理學會提醒,下班後不宜長時間躺平追劇,最有效的紓壓方式為運動、散步、冥想、瑜伽、按摩,或與親友互動及從事需要創意的嗜好,有效讓大腦放鬆休息。
泰國研究刊登於《PLOS One》指出,每日看電視超過4小時,認知障礙風險顯著上升,長時間追劇更與阿茲海默症相關;《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研究也發現,久坐追劇超過4小時會增加血栓與靜脈栓塞風險。美國心理學會提醒,下班後不宜長時間躺平追劇,最有效的紓壓方式為運動、散步、冥想、瑜伽、按摩,或與親友互動及從事需要創意的嗜好,有效讓大腦放鬆休息。
國軍臺中總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張立建醫師指出,糖化血色素僅反映平均血糖,無法呈現每日血糖波動對腎臟血管的衝擊,糖尿病患也不只要控管血糖、血壓、血脂等「三高」指標,蛋白尿的監測與控制同樣不可忽視。SGLT2抑制劑(排糖藥)這類藥物能透過排糖、排鈉,減輕腎絲球壓力,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甚至有望延後近26.6年進入洗腎階段。他提醒糖友應打破「吃藥傷腎」迷思,透過正確用藥與生活管理,守護腎臟健康。
雲林宏德診所院長吳燕峻醫師指出,高達七成糖尿病友合併肥胖,形成「糖胖症」恐導致腎功能「雪崩式下滑」。他說明,GLP-1 RA腸泌素受體促效劑僅在血糖高時啟動,能有效減重並減少低血糖風險,同時具備心腎保護效益,有如「AI式控糖」。吳燕峻醫師強調,糖胖症治療應及早用藥,配合飲食與運動,有望將腎臟危機從「紅燈」拉回「綠燈」,避免走向洗腎的結局。
營養師張語希提醒,許多食物是「隱藏澱粉炸彈」,可能導致血糖飆高。精製澱粉不僅藏在高GI主食,也存在於無糖飲料(珍珠、奶精)、油炸物與各式醬料中 。她建議民眾應建立正確飲食觀念,藉由替換主食、改變用餐順序及減少高油高澱粉組合 ,有效穩控血糖,遠離肥胖及慢性病威脅 。
即使不常滑手機,也可能罹患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失明。高雄榮總眼科程識霖醫師指出,濕性黃斑部病變惡化快,應定期進行單眼自我檢測,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及早發現異常。現行治療以眼內注射為主,健保最高給付單眼14次,有助控制病情。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為高危險群,應配合規律作息、補充葉黃素等營養,積極預防視力退化。
醫藥專家推廣「綠拿鐵+CGM控糖飲食」,結合高纖蔬果與蛋白質,有助穩定血糖、提升飽足感。張軒睿醫師分享自用經驗,並以案例說明胰島素數據顯著改善。活動強調綠拿鐵除具保健效益,亦能減塑、減廚餘。專家建議搭配專業建議調整食材比例,讓綠拿鐵成為兼顧健康與環保的飲食選擇。
113年國人死亡人數較去年減少4,192人,主因新冠肺炎、糖尿病死亡大幅下降,癌症連續43年蟬聯首位,標準化死亡率降幅明顯。但15-24歲、25-44歲族群的自殺死亡率卻反向上升,成青壯年重要死因之一。國健署強調,及早接受「5大癌篩檢」(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大腸癌、肺癌)有助提高癌症早期發現及存活率。
慢性發炎被稱為百病之源,與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28種疾病密切相關,可能因加工飲食、空汙、壓力、睡眠不足及挑食引起。營養師高敏敏提醒,免疫系統在長期發炎下會錯誤攻擊正常細胞,造成各種症狀。預防關鍵在於「抗發炎飲食」,建議多攝取魚類、深色蔬菜、水果、堅果與辛香料,減少加工食品,並搭配規律作息與良好生活習慣,以養成抗炎體質、遠離慢性疾病。
北部粽與南部粽製作方式、口感與營養成分大異其趣,鹼粽則為熱量相對低的甜粽選項。張語希營養師表示,北部粽熱量較高,脂肪與鈉含量也較多;南部粽較清爽,鹼粽適合血糖控制者適量食用。營養師建議端午節吃粽子時應控量、選餡、搭配青菜與散步助消化。提醒慢性病患者與牙口不佳者食用前宜諮詢專業建議,以避免健康負擔。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骨鬆比例高,每6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8成。健保署自2024年3月起擴大給付骨鬆藥物,首度納入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者,包括糖尿病使用胰島素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與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從骨折後治療邁向骨折前預防。骨折不僅導致失能,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應及早評估與介入治療。醫師提醒:骨質流失初期多無明顯症狀,若出現身高縮短或駝背應盡快就醫篩檢。
對於長期承擔家庭與工作壓力的女性而言,「高品質睡眠」是比禮物更珍貴的母親節關懷。根據調查,45–55 歲女性因更年期與壓力因素,約 4 成有睡眠困擾,長期睡不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波動與代謝失衡。健康管理師張恆恩呼籲,改善睡眠品質要從環境與床墊做起,像是具備AI智控與助眠功能的「AI智眠調整床」即能有效支援身心放鬆。母親節,該送給媽媽真正的健康與休息。
台灣洗腎率居全球之冠,腎臟病患者因免疫力較低,更易感染帶狀疱疹(皮蛇),發病風險較一般人高1.4倍,若合併慢性病或曾接受腎移植,風險更顯著提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許永和醫師表示,帶狀疱疹不僅造成劇烈疼痛,還可能引發長期神經痛,甚至影響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建議腎友應積極預防,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減少併發症與住院機率,特別是50歲以上或合併慢性病者,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預防策略,以維持整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