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杯牛奶竟有抗癌效果? 研究:有望降17%女性大腸癌風險
研究顯示,每日攝取1杯牛奶的鈣質(約300毫克),可降低女性大腸癌風險17%。英、美聯合研究觀察542,778名女性,發現鈣質與乳製品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可能透過減少腸道有害物質影響及保護腸黏膜發揮作用。同時,紅肉、加工肉和酒精攝取過多則提高癌症風險。專家建議乳糖不耐症者可透過深綠葉蔬菜、豆製品等補鈣,進一步強調多元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研究顯示,每日攝取1杯牛奶的鈣質(約300毫克),可降低女性大腸癌風險17%。英、美聯合研究觀察542,778名女性,發現鈣質與乳製品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發病率,可能透過減少腸道有害物質影響及保護腸黏膜發揮作用。同時,紅肉、加工肉和酒精攝取過多則提高癌症風險。專家建議乳糖不耐症者可透過深綠葉蔬菜、豆製品等補鈣,進一步強調多元飲食對健康的重要性。
電影《周處除三害》於去(2023)年10月上映,近日重新上架串流平台,引發討論熱潮;更在中國斬獲亮眼的票房成績。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該劇以主角被診斷出「肺癌」作為除三害的開端;事實上防治肺癌也需要在飲食方面除掉以下「三害」,以免後患無窮。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近日適逢中秋佳節前夕,除了賞月、吃月餅、品文旦之外,烤肉更可說是「全民運動」。但美味可口的烤肉不只影響空氣品質,更潛藏「致癌」的危機。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研究證實燒烤紅肉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呼籲民眾少吃紅肉與烤焦食材,遠離腸癌危機。
正確的飲食習慣、固定作息輔以適度運動,對維持心血管健康而言至關重要。如今科學家更進一步證實,「6種食物」的相互搭配對於心血管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研究證實納含6大食物種類的「純粹飲食」(PURE Healthy Diet),有助於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與死亡率。
就算平時的飲食總量較少,仍可能面臨「體脂過高」的窘境?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診間近期有一50歲中年女性患者,平時總量偏少,體脂肪卻高達40%。進一步問診後發現,雖然該患者一天僅吃兩餐、進食量也很少,但喜歡每天吃點餅乾、搭配含糖手搖飲的飲食內容,應是造成其體脂居高不下的主因。
近期天氣乍暖還寒,季節交替之時更容易讓皮膚疾病「大爆發」?不少濕疹、乾癬患者的症狀反覆發作,皮膚癢到影響生活作息,殊不知攝取特定的「地雷食物」,正可能是造成敏感體質的毒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如果皮膚症狀總是反覆發作且治不好,就要多注意避開以下10大類食物一段時間。
近日知名作詞人李坤城因大腸癌逝世,與小40歲林靖恩的「爺孫戀」宣告結束,讓長年蟬聯十大癌症寶座的「癌中之王」再度引起民眾注意。事實上眾多名人如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也都因大腸癌不幸離世。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愛吃重口味、習慣大魚大肉者,當心大腸癌已默默找上門索命。
已連續6年蟬聯最佳飲食方法的「地中海飲食法」,除了對心血管健康具有公認的好處,對於延緩「失智」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好處?刊載於《BMC Medicine》的研究指出,堅持採取地中海飲食方法的中老年人,比起採取其他飲食者,失智風險顯著降低23%,對於遺傳性的癡呆症也具有保護作用。
年後早晚溫差大、氣溫忽冷忽熱,恐將容易引起「痛風」發作,患者的生活也容易受到影響。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最近不少門診患者反應痛風問題,嚴重者甚至無法好好走路、僅能透過輪椅或拐杖代步。另外,痛風引起尿酸沉積於關節處,有患者腳踝腫大連鞋子都無法穿著,僅能穿拖鞋外出行走。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類的蠟性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細胞膜、荷爾蒙、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對生理功能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血液中如果累積過多膽固醇,將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膽固醇過高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人體裡的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三酸甘油酯(TG)」三種 。
「感恩節」為西方國家的重要節日,定於11月的第4個星期四。如美國、加拿大等國習慣在此期間於家人團聚,並一起享用「火雞」大餐以慶祝節慶。國內雖較無慶祝感恩節的習慣,但研究發現火雞確實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肉類,不代表感恩節,平時適量食用也能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