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變胖還肌肉流失! 營養師揭「肌少型肥胖症」恐怖後果:死亡風險顯著升高
「肌少型肥胖症」是肥胖與肌肉流失並存的危機,源自脂肪引發的全身性發炎與脂肪毒性,會干擾代謝、增加慢性病與死亡風險。簡鈺樺營養師指出,透過優質蛋白攝取、規律運動與補充鈣與維生素D三大策略改善,並提醒年長者減重應由營養師規劃,避免肌肉進一步流失。

「肌少型肥胖症」是肥胖與肌肉流失並存的危機,源自脂肪引發的全身性發炎與脂肪毒性,會干擾代謝、增加慢性病與死亡風險。簡鈺樺營養師指出,透過優質蛋白攝取、規律運動與補充鈣與維生素D三大策略改善,並提醒年長者減重應由營養師規劃,避免肌肉進一步流失。


男性與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營養需求不同,張語希營養師指出,20-40歲男性應補充蛋白質促進肌肉生長、B群助代謝、維生素E抗氧化;40-60歲男性則需補充鋅、鎂維持睪固酮、Omega-3護心、益生菌助腸道健康。20-40歲女性需補充鐵質防貧血、葉酸助孕、維生素D強健骨骼;40-60歲女性應補充鈣加上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膠原蛋白與維生素C則維持肌膚彈性。營養師建議均衡飲食,保健食品僅作輔助,定期健康檢查可制定更精準的營養計畫。

創作男歌手方大同近日因病逝世,享年41歲,消息引發關注。由於他生前因宗教信仰長期茹素,引發部分關於素食與健康關聯的討論。對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表示,素食飲食確實可能導致維生素B12、鐵、Omega-3等營養素的攝取不足,但同時也有助於降低部分慢性病風險,其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醫師建議,茹素者應透過多樣化飲食確保營養均衡,並適量補充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B12、Omega-3與鈣質,以維持健康。此外,健康狀況受多重因素影響,包含遺傳、生活習慣與飲食結構,應綜合考量個人需求,並適時諮詢專業醫療建議,以確保身體健康。

夏日已至,在從事戶外活動或工作時,若曝曬陽光過久,難免可能導致皮膚曬傷。除了盡速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攝取哪些食物也能加速皮膚修復?多項研究證實,以下5種食物有助於修復表皮組織,使曬傷更快痊癒:紅蘿蔔、優格、柳橙、番茄、紅石榴。

擁有健康的骨骼有多重要?此前學界已證實,強壯的骨骼結構能夠保護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免受傷害,亦能儲存礦物質如鈣、磷,有助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然而,人體的骨密度約從20-25歲左右達到高峰、此後將不斷流失,導致晚年的骨質疏鬆症、骨折等疾病風險增加,而絕經後更容易受到骨質流失的影響。

骨質疏鬆不只是缺鈣,也與缺乏維生素D密切相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醫師指出,民眾雖然知道骨質疏鬆對健康的重要,卻往往不甚理解或低估維生素D的重要性。事實上,維生素D能提升腸胃道與腎臟對於鈣的吸收,對於人體生長及骨質維護皆功不可沒。

維生素D是唯一具備「荷爾蒙」角色的維生素,不只與調控血鈣、基因表現、細胞生長等各項機能息息相關,近年研究也發現,維生素D與免疫功能甚或感染COVID-19後的重症率、住院率、死亡率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