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十大癌症」出爐:新發患者暴增8千人「歷年最多」,肺癌穩居癌王寶座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知名藝人劉家昌因肺癌腦轉移病逝引發關注,台北慈濟醫院黃俊耀醫師指出,罕見的Exon 20基因變異患者目前健保僅有化療可用,治療效果有限,且無法負擔自費標靶藥者恐陷「同病不同命」困境。EGFR突變治療因第三代標靶藥物給付而大幅提升,但Exon 20患者仍需依賴化療。專家呼籲政府重視癌症新藥政策,接軌國際加速標靶藥物可近性,以完善肺癌精準治療並減少無效醫療的發生。
藝人汪建民因肺腺癌逝世引發關注,台灣肺癌患者中不抽菸者占多數,尤其是女性。成大醫院腫瘤內科醫師李純慧指出,肺腺癌與環境因素如空汙、家族史相關,而非僅限於抽菸。常見症狀如咳嗽、體重下降等,晚期轉移至腦、肝等部位的風險高。專家強調早期篩檢與基因檢測的重要性,並呼籲及早戒菸、注重生活習慣及進行定期檢查,有助於預防和提升肺癌治療成效。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已取代大腸癌成為「新癌王」,其中與吸菸相關的鱗狀細胞肺癌(肺鱗癌)尤為突出,主要影響50至60歲中壯年男性。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主任指出,肺鱗癌的治療選擇較肺腺癌少,但近年健保開放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為患者帶來希望。當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成為一個便利且副作用較少的選擇。
第28屆台灣癌症聯合學術年會在2024年5月4日於台北萬豪酒店盛大舉行。該年會邀請國內外腫瘤醫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探討癌症治療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方向。其中,益生菌在增強免疫療法備受關注。
肺癌復發預後差,小心可能是罕見基因作怪!1名現年67歲的婦人,在5年前因咳嗽、體重減輕就醫,檢查確診為第3期肺腺癌,經手術與標準的化療與電療,卻在1年後復發,且出現癌轉移與惡性肋膜積水的症狀,進一步檢測發現少見的BRAF基因突變。
根據PLOS ONE期刊2023年研究指出,肺癌病友的憂鬱情緒在所有癌別中比例最高,若屬於中度到重度憂鬱症的肺癌病友,出現預後不良的可能性高出2-3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病友應調適罹癌所帶來的焦慮與沮喪的情緒,才有機會讓治療發揮最大效益。
電影《周處除三害》於去(2023)年10月上映,近日重新上架串流平台,引發討論熱潮;更在中國斬獲亮眼的票房成績。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該劇以主角被診斷出「肺癌」作為除三害的開端;事實上防治肺癌也需要在飲食方面除掉以下「三害」,以免後患無窮。
癌症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一位,十大癌症又以「肺癌」居首,根據病理分類及預後存活狀況,「惡中之惡」小細胞肺癌惡性度高、病程進展快,5年存活率平均僅不到1成,又因小細胞肺癌具有神經內分泌特性一旦復發平均存活期不到5個月,數十年來苦無治療突破。
新北市深坑區昨(20)日驚傳電子產品廠房起火,雖於當晚6時撲滅火勢,但因該處置放大量電子產品與鋰電池,導致雙北多處傳出惡臭;濃煙更一度飄散至新北市新店、中永和與台北市文山區等地。雪上加霜的是,約1週前境外的空氣汙染隨著東北風大舉入侵台灣。
據111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肺癌一年造成10,053人死亡 ,死亡率高居十大癌症首位,且依最新110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發生率也一舉躍上首位,可謂為「臺灣新國病」。
現今臨床試驗證明,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顯著提高無疾病惡化存活期,5年存活率大幅提升至12%!健保署於今(112)年12月已將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合併化療納入小細胞肺癌治療的給付範圍內,造福更多小細胞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