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疫苗新聞揭曉!「HPV、RSV、帶狀疱疹」皆入選 醫:疫苗不只預防,更提供多重保護
HPV疫苗接種擴展至國中男生成為2024疫苗十大新聞榜首,李秉穎醫師表示,顯現此疫苗對群體免疫的重要性;黃玉成醫師則強調RSV疫苗的保護力,特別是對嬰幼兒和高齡者。此外,帶狀疱疹疫苗除預防疼痛,研究顯示還可降低失智症風險。疾管署莊人祥署長呼籲民眾接種流感疫苗以防疫情升溫,並強調高齡者接種疫苗副作用更少,應安心施打。
HPV疫苗接種擴展至國中男生成為2024疫苗十大新聞榜首,李秉穎醫師表示,顯現此疫苗對群體免疫的重要性;黃玉成醫師則強調RSV疫苗的保護力,特別是對嬰幼兒和高齡者。此外,帶狀疱疹疫苗除預防疼痛,研究顯示還可降低失智症風險。疾管署莊人祥署長呼籲民眾接種流感疫苗以防疫情升溫,並強調高齡者接種疫苗副作用更少,應安心施打。
近日低溫加劇兒童感染呼吸道病毒的威脅,林口長庚朱世民醫師指出,流感、腸病毒及RSV是冬季主要病毒。流感常見高燒、肌肉痠痛及全身無力,可能引發腦部、肺部重症;腸病毒則以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為主,重症風險集中在腸病毒71型,可能導致心肺與腦部損傷。朱醫師建議,6個月以上兒童應接種流感疫苗,2個月以上嬰幼兒應接種腸病毒71型疫苗。家長應確保孩子良好衛生習慣並注意重症症狀,若症狀持續應及早就醫避免嚴重後果。
「歌神」張學友來台演唱,卻不幸於演出前數小時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不得不宣布緊急停辦演唱會,讓無數歌迷為之扼腕不已。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醫師對此表示,RSV感染族群涵蓋各年齡層,尤其脆弱族群如長者、幼童更要留意重症風險。
台灣目前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家長需格外注意孩子的健康!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腸病毒疫情週報》指出,今年第19週(5/5-5/11)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數共計17,657人次,較前一週(16,240人次)上升6.7%,顯見疫情仍在呈現升溫趨勢。
台灣食安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中毒事件後,知名餐飲集團「王品」旗下2家餐廳「初瓦」、「嚮辣」;日本料理餐廳「藏壽司」接連傳出食物中毒案例,其中初瓦與嚮辣通報案例共計82例、藏壽司更是在11天內接獲2起通報,新莊、淡水分店已被勒令暫停營業。
透過中醫介入治療,也能緩解小朋友的腸病毒症狀?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莊照宇醫師指出,此前一名5歲女童患者因過敏性鼻炎,而長期於中醫門診調理身體。本次回診時卻發現該患者輕微發燒、咽喉痛、口破、腹痛、舌紅苔白膩,且合併四肢起水泡、紅疹等疑似腸病毒症狀。
近期全台諾羅病毒大爆發,各年齡層皆傳出有患者上吐下瀉、就醫後才告好轉的消息。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弘彥醫師提醒,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觸傳染,傳染力極強,成人或幼童都有可能被感染,呼籲民眾多注意飲食衛生。
新冠病毒仍持續肆虐,且近期又有猴痘病毒入侵本土。雖然民眾的防疫意識紛紛抬頭,各種防疫產品也因應而生,但防疫產品若挑錯,不僅沒有抗疫的效果,還會使身體蒙受傷害。究竟防疫產品該如何正確選購,才能因應層出不窮的病毒?成功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劉技謀博士表示,選購防疫用品時,應以「溫和」、「安全」、「有效」3大特點作為優先考量。
近期傳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合併「猛爆性腦炎」的案例出現,造成不少家長人心惶惶。不少專家將此次Omicron疫情與1998年大爆發的「腸病毒71型」做比擬,前驅症狀如持續昏睡、嘔吐、意識不清等,幾乎呈現一致。不過,兩者的重症死亡率、傳播速度卻不盡然相同。
國內諾羅病毒大流行,造成腹瀉求診人數直線攀升。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僅2月底最後一周就有超過11萬人因腹瀉至門急診就醫,其中病原體陽性個案以「諾羅病毒」為大宗,高達94%被驗出諾羅病毒。桃園日康診所主治醫師歐淑娟醫師提醒,這一波諾羅病毒感染個案數相較12月、1月接近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