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 潮健康

腹瀉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  醫示警:2徵兆出現快就醫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 醫示警:2徵兆出現快就醫

本土確診人數突破300萬,外界關心不只要擔心兒童染疫後發生「多重系統發炎症」(MIS-C),成人多重器官發炎(MIS-A)的病患也將陸續出現?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科教授李建璋發文指出 ,雖然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2至12周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的個案,國內應將出現相關案例。

閱讀更多 »
罹患「長新冠」莫恐慌! 中醫師授藥方、點穴妙招  有效抒緩「5大症狀」

罹患「長新冠」莫恐慌! 中醫師授藥方、點穴妙招 有效抒緩「5大症狀」

新冠病毒產生的後遺症將為身體帶來中長期的影響,根據統計,依病毒株不同,大約會有7-20%的患者在感染痊癒後產生影響,患有新冠後遺症的人常見症狀包括:疲倦、體力變差、胸悶呼吸不暢、咳嗽、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嗅覺味覺變化、焦慮、腹瀉、痠痛、皮疹、月經失調等。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提醒民眾,面對新冠後遺症切勿驚慌,長新冠所帶來的不適可以經由中醫師診斷後,給予投藥或是透過針灸獲得改善。

閱讀更多 »
腸道發炎好不了  「憂鬱症」機率增9倍? 研究曝:兄弟姊妹也有風險

腸道發炎好不了 「憂鬱症」機率增9倍? 研究曝:兄弟姊妹也有風險

人類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時常互相影響,此前諸多研究已經表明,罹患憂鬱症後可能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慢性病以及死亡風險有關。而生理疾病亦可能影響個人的心理狀態,來自《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最新研究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IBD)可能與高度憂鬱症風險息息相關。

閱讀更多 »
確診遇發燒、咳嗽、喉嚨痛莫恐慌! 中醫師曝「2妙招」幫助縮短病程

確診遇發燒、咳嗽、喉嚨痛莫恐慌! 中醫師曝「2妙招」幫助縮短病程

本土確診病例逐日攀升,雖然當局已決定與病毒共存,但新聞每日不斷播送的確診數字,著實令許多民眾產生恐慌感。亞東紀念醫院傳統醫學科林巧梅醫師提醒民眾, 避免染疫的基本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有其必要;倘若得知自己確診亦無須過度恐慌,可視為與病毒對抗而獲得暫時免疫的過程。

閱讀更多 »
每10人就1人有腸躁症?醫師點名「5類食物」要避開

每10人就1人有腸躁症? 醫師點名「5類食物」要避開

每當壓力臨身,一天要跑上好幾次廁所,是否得了「腸躁症」?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醫師說明,腸躁症目前診斷標準依據Rome IV 條例,當症狀持續半年,且近三個月反覆性腹痛並加上(1)腹痛時想大便及便後症狀改善、(2)糞便形狀改變、(3)排便頻率改變,三項之中兩項才會診斷為腸躁症。

閱讀更多 »
抽筋、虛弱、心律不整都是缺鎂徵兆?更易中風、高血壓?6類食物可補鎂

抽筋、虛弱、心律不整都是缺鎂徵兆? 更易中風、高血壓? 6類食物可補鎂

鎂不只是骨骼的主要成份,對神經和心臟功能都很重要,更擔負調節生理機能,以及組成肌肉酵素等作用。人體大部份的鎂儲存於骨骼之中,鎂也是骨骼硬度的來源之一,並參與肝臟內進行的維生素D合成。大抵而言,人體需要足夠的鎂幫助血管放鬆、產生能量及促使骨骼發育。

閱讀更多 »
噴酒精乾洗手沒用!  諾羅病毒感染暴增2倍  兒科女醫曝正確消毒法

噴酒精乾洗手沒用! 諾羅病毒感染暴增2倍 兒科女醫曝正確消毒法

國內諾羅病毒大流行,造成腹瀉求診人數直線攀升。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僅2月底最後一周就有超過11萬人因腹瀉至門急診就醫,其中病原體陽性個案以「諾羅病毒」為大宗,高達94%被驗出諾羅病毒。桃園日康診所主治醫師歐淑娟醫師提醒,這一波諾羅病毒感染個案數相較12月、1月接近2倍。

閱讀更多 »
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專家問答集】大腸癌症狀及高風險群? 吃哪些食物能預防? 發現息肉就是癌症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閱讀更多 »
冬天補錯反而傷身體?  中醫師教「養生4招」:腸胃弱、壓力大者必看

冬天補錯反而傷身體? 中醫師教「養生4招」:腸胃弱、壓力大者必看

冬至時節是傳統上進補的日子,加上近日天氣轉涼,不少民眾會喝暖湯,或攝取加有辛香料的料理、藥膳,幫助身體保養。不過,由於年齡、性別、生活習慣不同,每個人的體質及適合保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高雄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容易口乾、有人常睡不好,不一定在寒冬時吃溫熱烈性的膳食就能補精力,更需要專業醫師的專業介入。

閱讀更多 »
胰臟癌無徵兆死亡率恐破8成

「癌王」胰臟癌無徵兆 死亡率破8成? 腫瘤部位與症狀有關? 如何治療能存活最久?

胰臟癌因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素有「癌王」之稱。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指出,一般所說的胰臟癌,九成以上是指外分泌組織長出的「腺癌」,惡性度高且容易轉移,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吳教恩醫師說明,胰臟「頭部」的腫瘤會造成膽管阻塞及黃疸症狀,較容易被早期發現。但是,若腫瘤長在「胰體」或是「尾部」,通常須長到一定大小才會造成疼痛,且伴隨有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病人可能在症狀出現3至6個月之後才診斷出胰臟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