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跪地、爬樓梯傷膝蓋! 名醫:當心「1宗教儀式」加速膝關節退化
呂紹睿醫師提醒,跪地、爬樓梯及特定宗教儀式中的反覆蹲跪動作,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特別是女性更易因頻繁屈膝而受影響。膝部檢查中若出現壓痛、彈響或摩擦聲,需警惕「內側摩擦症候群」等問題。影像學發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或囊腫,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警訊。呂醫師強調,早期診斷並減少過度屈膝動作,有助於保護膝關節健康,避免病情惡化。
呂紹睿醫師提醒,跪地、爬樓梯及特定宗教儀式中的反覆蹲跪動作,可能加速膝關節退化,特別是女性更易因頻繁屈膝而受影響。膝部檢查中若出現壓痛、彈響或摩擦聲,需警惕「內側摩擦症候群」等問題。影像學發現關節間隙變窄、骨刺或囊腫,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警訊。呂醫師強調,早期診斷並減少過度屈膝動作,有助於保護膝關節健康,避免病情惡化。
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40歲以上人群,呂紹睿醫師指出,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的反覆摩擦是主要原因,稱為「內側摩擦症候群」。常見徵兆包括膝蓋彎曲時的「喀喀聲」、夜間疼痛影響睡眠,以及膝關節突然無力或鎖住。患者應警惕爬樓梯、久坐起身時的疼痛,及早就醫診治可有效延緩退化並改善生活品質。
變天時膝關節疼痛是常見困擾,呂紹睿醫師建議透過三組運動來保護膝蓋健康,預防軟骨退化。首先,直抬腿運動可強化股四頭肌,提高膝關節穩定性;其次,壓膝動作改善關節靈活度,減少靜態壓力;最後,抱膝運動能保持膝關節柔軟度,特別適合術後康復者。這些運動能促進軟骨健康,減少疼痛並延緩退化,適合日常護膝保健,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男子團體Energy在新曲〈星期五晚上〉中的舞蹈動作「16蹲」,展示了強大的核心力量,吸引了眾多偶像明星紛紛模仿挑戰。更有一名消防員在訓練後,穿著25公斤裝備,輕鬆完成了「16蹲」。不過,日常生活中的錯誤使用膝蓋,會不斷加劇膝關節損傷,我們應重新正視膝關節保健的重要性。
不少球類運動愛好者受「腳踝扭傷」所苦,其更為中年球友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此前一名年輕球友因打球導致腳踝扭傷,因扭傷情節嚴重,甚至足部接觸到地面都會產生痛楚,只能拄著拐杖前往診間治療。
運動是否會傷害膝蓋,是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事實上完全不運動或沒有運動習慣者,膝蓋更可能因此受損、甚至提早老化?哈佛大學醫學院物理醫學博士兼復健專家Dayna Yorks表示,定期運動造成實際的膝蓋損傷,或導致膝關節的機率極低;相反地,運動對於關節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
很多人在準備運動前,都會物色相關裝備,而跑步大家會想到的裝備大概就是護膝了。透過戴上護膝來保護膝關節,甚至讓微微痠痛的膝蓋比較不疼痛,使我們在運動的過程更順暢。其實這個想法是大大的錯誤。很多人都會覺得護膝是一種保護的工具,因此運動的時候就要戴起來,但其實這樣會無法讓我們知道自己在運動時的膝蓋狀況。舉例來說,假如我們走路時膝蓋不痛,但一跑起來卻疼痛無比,這時我們就可以知道是因為跑步的動作,讓膝蓋不舒服,這時趕緊停止去求助醫生,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對症下藥。
用「倒退走」的方式下山或下樓梯,真的有比較不傷膝蓋嗎? 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澄清,事實上倒退走路與減少膝蓋受力之間,以過往的文獻來看皆無顯著關聯性;且倒退走還可能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若膝蓋沒有不適情況,實是無須特別用倒退走的方式保護關節。
,體外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將能量聚焦至受傷的區域或疼痛點,刺激微血管重新生長,達到修復的效果。當有腰痠、腰痛等坐骨神經異常疼痛症狀,應尋求骨科醫師診斷是否為椎間盤突出。如果採取傳統治療效果不佳,或有手術風險之考量,可評估使用非侵入式的「整合式疼痛治療」,針對病灶嚴重度給予正確處置,才能有效解決疼痛根源。
膝關節由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與腓骨、跟前方的髕骨構成,不只是承擔負重功能,更是人體進行運動時活動頻率最高的關節之一。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易澄指出,國人最常見的膝蓋運動傷害,以運動中強力拉扯、發生碰撞,造成肌肉拉傷、挫傷為主,表現多為組織腫脹合併疼痛。非碰撞類運動如慢跑或自行車等個人運動,則因反覆動作累積成運動傷害,可能引起髕骨肌腱炎、韌帶慢性發炎等。
膝蓋活動時經常發出「喀喀聲」嗎?如果加上O型腿、肥胖、經常久蹲等問題,當心提早出現膝蓋疼痛,更可能變成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表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以2300萬人口推估,台灣約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隨膝關節日漸退化,可能引發關節僵硬、疼痛、腫脹甚至關節變形,影響正常走路能力。
為期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於11月20日正式開踢,不少民眾不僅緊盯直播收看賽事,看不過癮更會相揪親朋好友,在足球場上大展「足上功夫」。事實上足球運動涉及大量跑動,須運用大量腿部肌肉與膝關節盤球、踢球,若稍有不慎非常容易傷及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