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不是免死金牌!30-40歲族群常睡不飽、膚況差,恐是慢性病上身徵兆
慢性病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屬,30-40歲族群常見血糖、血脂、肝功能異常與代謝症候群前期現象,多與高壓久坐、外食、熬夜有關。美兆健檢診所王浩恩醫師表示,常見警訊如長期疲倦、皮膚變差、焦慮、站起來頭暈、腹部脂肪堆積等。衛福部鼓勵30歲起建立定期健檢習慣,重視肝膽、血脂血糖、內臟脂肪等5大項目,才能及早發現並逆轉慢性病風險。
慢性病已不再是老年人專屬,30-40歲族群常見血糖、血脂、肝功能異常與代謝症候群前期現象,多與高壓久坐、外食、熬夜有關。美兆健檢診所王浩恩醫師表示,常見警訊如長期疲倦、皮膚變差、焦慮、站起來頭暈、腹部脂肪堆積等。衛福部鼓勵30歲起建立定期健檢習慣,重視肝膽、血脂血糖、內臟脂肪等5大項目,才能及早發現並逆轉慢性病風險。
糖胖症年輕患者增加,合併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心血管、腎臟及神經併發症風險比單純糖尿病患者更大。新竹台大醫院范綱志主任強調,糖胖症患者應從體重控制與血糖管理2方面入手,並使用個人化藥物治療和生活型態調整。患者可通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了解飲食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積極減重有機會逆轉糖尿病,減少藥物依賴並提升生活品質。
近年風行的「瘦瘦筆」或「減重筆」傳出嚴重缺貨,甚至排擠到部份糖尿病人的用藥需求。瘦瘦筆如今被視為體重管理與維持體態的利器,其發明與糖尿病治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馬文雅醫師表示,對於無法控制食慾或嚴重病態的糖尿病人,以往只能透過減重手術來達到體重控制,而「瘦瘦筆」類的針劑藥物,無需手術就能達到抑制食慾、降低體重的效果,確實是這類病人的福音。
想練肌肉卻練不大?運動後該吃什麼才能攝取足夠營養素,幫助增加肌肉量?嫚嫚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是正在鍛鍊中的成年人,醣類每天應攝取食物總量的50-60%(減脂者可調整至40-50%);脂肪則約20-30%,蛋白質則可視飲食情況提升。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後進行營養補充,醣類與蛋白質比例為每公斤/體重2-4克:1克左右。簡單的換算公式視,男性運動後應攝取20-30克蛋白質;女性應攝取15-20克蛋白質。良好油脂來源,較建議以Omega-3脂肪酸為主的食物。高油脂食物應避免,減少干擾身體對其他營養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