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糖飲料、乳製品都上榜! 《BMJ》證實:常吃「超加工食品」恐增早死風險
「超加工食品」因熱量高、營養成分低,被認為是導致健康狀況下降的元凶之一,先前也曾有文獻證實其與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風險有關。如今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研究更警告,長期食用過量的超加工食品,恐怕會減損預期壽命、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因熱量高、營養成分低,被認為是導致健康狀況下降的元凶之一,先前也曾有文獻證實其與癌症、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風險有關。如今權威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刊載研究更警告,長期食用過量的超加工食品,恐怕會減損預期壽命、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
世衛組織(WHO)旗下部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期宣布人工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可能會被列為潛在的「致癌物」;如今代糖的危害恐再添一筆。權威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研究指出,攝取過量的人工代糖,可能會造成健康成年人更高的憂鬱症風險。
糕點、餅乾、冰淇淋、調理包、冷凍食品等「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由於含有較高的鹽份、脂肪、糖份及人工添加劑,過去已有各項研究指出攝取過量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近期一項利用英國生物資料庫的將近20萬筆數據的觀察性研究更發現,攝取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罹患34種特定癌症的風險。
常吃甜點、餅乾、加工肉類等「超加工食品」,不僅要承擔變胖的風險,甚至可能讓大腦功能衰退、面臨「變笨」的危機?權威期刊《JAMA Neurology》日前刊載一則研究,指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者,無論是認知功能或執行功能皆出現顯著下降,大腦的老化速度也比正常人還要快。
大腸直腸癌在男、女性的發生比例相對接近,但是造成大腸癌的原因,是否男女有所不同?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與哈佛大學團隊最近在《BMJ》期刊上發表了一篇前瞻性研究 ,發現平常吃最多「超加工食品」的男性,大腸直腸癌風險高出29%。他們最常吃的加工食物包括香腸、培根、火腿等即食產品。另外,含糖飲料、調味牛奶、果汁飲料也與大腸直腸癌風險有正相關。
零食、餅乾吃太多,不只體重變胖還會傷心、傷腦?近期國際期刊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攝取過量,不但可能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增加老年癡呆症風險。營養師提醒,民眾應瞭解食品加工程度,並養成辨讀營養標示的習慣,如果含有多種不瞭解的添加物成分,挑選時應盡量避免。
食用過多的「超加工食品」,不僅可能導致肥胖與慢性病,甚至影響腦部、導致「認知下降」?先前研究表明,過量的加工食品與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高死亡率之間存在聯繫;如今《Neurology》研究更指稱,超加工食品的攝取與癡呆症、認知功能下降顯著有關。
「醫師,我是不是內分泌失調,所以才會有易胖體質?」這是許多民眾在減重門診開口的第一句話。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從嚴謹醫學角度而言,並沒有所謂「內分泌失調」,只有「內分泌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內分泌疾病有明確的檢驗診斷標準,確實可能造成患者肥胖,但並非是多數人體重上升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