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都比馬桶還髒? 醫揭「最髒生活用品」TOP10:浴室、廚房裡最多
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看似無害,其潛藏的病菌量卻可能比馬桶還多?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台灣夏季因悶熱且潮濕多雨,家中各處容易成為病菌孳生的溫床;尤其若居住環境有以下生活用品,觸摸後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以免導致病原體入侵體內
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看似無害,其潛藏的病菌量卻可能比馬桶還多?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台灣夏季因悶熱且潮濕多雨,家中各處容易成為病菌孳生的溫床;尤其若居住環境有以下生活用品,觸摸後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以免導致病原體入侵體內
近期食品中毒事件頻傳,尤其「邦克列酸」所引起的寶林茶室案,引起民眾不小的恐慌。事實上,衛福部食藥署針對國內食品中毒案件統計,2022年由「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件數、患者數皆為細菌性食品中毒第一位。
位於台北市的馬來西亞素食餐廳「寶林茶室」,近日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截至今(27日)下午2點已累計10起中毒案例,其中更有2人死亡、2人ICU急救中。因中毒者以食用河粉、粿條等澱粉食物為主,目前各界推測致毒的根本原因與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等細菌或毒素有關。
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不僅容易生病,在擇偶市場上被挑選的機率也較低?刊載於《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的研究指稱,個人免疫系統的強弱,與作為伴侶的自我感知價值高低有關;自我感知價值越低落者,越認為自己難以擇偶、或在擇偶市場中無法佔得優勢。
各國防疫規範雖然逐漸開放,但是新冠病毒仍持續不斷變異,歐美各國的流感疫情也攀升至十多年來的新高峰,加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蠢蠢欲動,三大傳染病正在蘊釀一場新的「完美風暴」,被稱為不可忽視的「三重流行」(Triple Epidemic) 。
異位性皮膚炎究竟為何發生,又應該如何控制?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交織而成的疾病。當個體因遺傳而有「絲聚蛋白」受損的現象,容易造成表皮角質層難以保持水份,皮膚屏障能力不佳。一旦遇上環境因素如濕度、過敏源等,就容易引發異位性皮膚炎,且相當高比例會面臨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共病。
活在社群年代,「顏值高低」也和身體健康狀況有關嗎?過去曾有科學家認為,相貌愈出眾的人,可能擁有更為健康的身體,但沒有明確研究能佐證兩者間的關聯。近期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研究則宣稱,具有高度吸引力的族群,不僅有張漂亮的臉蛋,身體的免疫功能也比常人更健全。
過年將至,家家戶戶習慣多準備食材,取其「年年有餘」的吉祥涵意。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表示,年夜菜不建議烹煮過多份量,也不建議隔餐重覆食用,除了避免營養流失、也可以降低食物中毒、引起腸胃炎等風險。顏宗海醫師表示,當食物置於7°C -60°C的環境中,易受微生物所汙染,醫學上稱為「危險溫度」。熟食類建議烹後1-2小時內完成食用。若無法在一餐吃完,應將剩菜存放在低於7°C的環境中(如冰箱冷藏庫)。飯菜擺放的時間,冬季建議一小時存放,夏季建議在2小時內放入低溫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