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 潮健康

飲食

夏天少碰生食、冰品! 醫揭駭人真相:外觀正常卻y早已「爬滿諾羅病毒」

夏天少碰生食、冰品! 醫揭駭人真相:外觀正常卻「爬滿諾羅病毒」

夏季高溫高濕易使食物腐敗,生食類食品與冰品恐成腸胃疾病高風險來源。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柏諺提醒,食物若未經妥善保存或處理,易滋生沙門氏菌、腸炎弧菌等致病菌,引發食物中毒。為預防腸胃道感染,陳醫師建議從飲食選擇、食物保存與個人衛生三方面著手,如剩菜兩小時內冷藏、生熟食分開處理,並慎選冰品來源。

閱讀更多 »
陳妍希靠它瘦成小V臉! 營養師揭「碳循環飲食法」3大重點:放心吃碳水也能瘦

專屬於澱粉控的減肥法? 陳妍希靠它瘦成小V臉! 營養師揭「碳循環飲食法」3重點

「碳循環飲食法」是一種配合運動量調整每日碳水攝取量的飲食策略,連女星陳妍希都曾嘗試過 。高敏敏營養師指出,該飲食法將碳水攝取量分為高、中、低三種碳水日,能提升新陳代謝、穩定血糖、加速燃脂,並有助於維持體態。體態管理的關鍵在於「吃對時間與比例」,而非拒絕碳水或節食,透過正確的飲食搭配運動,能幫助身體學會「開關切換」。

閱讀更多 »

脂漏性皮膚炎怎麼改善?從病因到日常養護全解析!

脂漏性皮膚炎多發於頭皮、鼻翼等皮脂旺盛區,與皮屑芽孢菌過度增生有關,壓力、作息與飲食亦為加劇因素。張恆恩健管師建議採三大日常對策:清潔適當、飲食均衡、情緒穩定。挑選溫和無刺激洗髮精、避免高糖辛辣飲食、透過運動或冥想減壓皆有助控制症狀。若紅腫、脫屑、滲液嚴重,建議就醫使用含抗黴菌成分藥物,長期穩定管理遠比追求根治更實際。

閱讀更多 »

一天不洗頭就很癢? 醫揭5大頭皮敏感原因,亂搔抓恐惹這疾病纏身

頭皮一天不洗就癢,可能與氣候濕熱、清潔過度、染燙頻繁或未吹乾等生活習慣相關,並非單純清潔問題。健管師張恆恩提醒,錯誤洗護與外在刺激會破壞頭皮屏障,導致敏感、脫屑或脂漏性皮膚炎。皮膚科醫師建議根據頭皮性質挑選溫和洗髮精、避免亂抓與過度去油,必要時就醫使用抗黴菌藥物。配合飲食調整與日常保濕,方可從根本改善反覆搔癢困擾。

閱讀更多 »

做陶瓷貼片需要磨牙嗎?  蛀牙風險高不高? 醫:沒保養好還是得做根管!

陶瓷貼片是否需要磨牙,取決於牙齒狀況與貼片材質。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指出,健康牙齒修磨範圍通常不超過0.7mm,幾乎無感;但若已有蛀牙或進行過根管治療,則需進行複合治療以確保貼片耐用。此外,貼片並非防蛀的「免死金牌」,需特別注意口腔清潔,避免因照護不當導致蛀牙或牙肉損傷。

閱讀更多 »
醫曝4大肥胖分類:「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閱讀更多 »
北部氣溫驟降! 出門沒做到「8件事」  當心中風、心血管疾病爆發

北部氣溫驟降! 出門沒做到「8件事」 當心中風、心血管疾病爆發

近日東北季風增強、北部氣溫驟降,衛福部國健署提醒慢性病患者及長者,除規律服藥、定期量血壓、均衡飲食及適度運動外,「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外出時謹記穿戴帽子、口罩、手套、保暖衣物、襪子及鞋子等保暖物品,避免氣溫的差異可能促發心血管或中風的風險。

閱讀更多 »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肥胖與4大癌症有關!腫瘤科專家揭2大原因:脂肪代謝不正常

《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有關,並點名「肥胖」是後天引起致癌的重要因素。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統計顯示肥胖與各種癌症如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大腸癌高度相關,顯示肥胖族群的確比較可能發生癌症。

閱讀更多 »
降膽固醇靠運動沒效?  少吃紅肉才是唯一解?  醫師:「動脈硬化分析」助揪出潛在風險

降膽固醇靠運動沒效? 少吃紅肉才是唯一解? 醫師:「動脈硬化分析」助揪出潛在風險

控制「三高」是掌控健康的關鍵,除了藥物以外,不少民眾欲透過運動降低膽固醇,但成效往往相當有限。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解釋,降低膽固醇主要與飲食關聯性較大,單靠運動效果有限。建議民眾飲食避開「動物性飽和脂肪酸」,也就是富含脂肪的「紅肉」,避免肝臟合成過量的膽固醇。

閱讀更多 »
常「射射」更健康?  澳洲研究:每週「清槍次數」達標   降攝護腺癌36%

常「射射」更健康? 澳洲研究:每週「清槍次數」達標 降攝護腺癌36%

「攝護腺」可說是男性下半身的「生命線」,攝護腺除了攸關床上的「雄風」展現,更與排尿、製造精液等功能息息相關。隨著年紀漸增,男性在50歲後會面臨各種攝護腺問題,不僅影響性功能,也可能出現攝護腺癌,造成排尿不順、頻尿、尿不乾淨等等症狀。攝護腺是製造精液的器官之一,射精次數是否會影響攝護腺癌風險?美國哈佛大學曾發佈研宣稱,男性年輕時期射精頻率,確實與老年後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有所關聯。

閱讀更多 »
4大營養素拒病毒於門外!  多吃「植物性飲食」  Covid-19中重症風險降41%

飲食決定身體保護力!研究:多吃「植物性飲食」 Covid-19中重症風險降41%

Omicron變異株大流行造成全球確診個案急速增加,即便施打疫苗也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美國加州索薩利托市非營利性預防醫學研究所創辦人Dean Ornish醫師在接受專訪時指出,發表於《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and Health》的追蹤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的飲食習慣也可能影響感染Omicron的嚴重度。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