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足感

半夜好想吃東西! 營養師:快吃這6食物解嘴饞,還能補充蛋白質

半夜想吃東西卻擔心健康?營養師張語希建議選擇更健康的宵夜食材,包括無糖堅果、希臘優格、蔬菜棒、無油烤海苔、豆干或低升糖指數水果,既能滿足嘴饞又能補充蛋白質,降低對身體的負擔。如果實在無法抗拒鹹酥雞,可以搭配高纖維食物如沙拉、地瓜、毛豆,幫助減少油脂吸收,增強飽腹感。張語希營養師提醒,睡前進食過多會影響睡眠品質,建議三餐吃飽,適量選擇健康宵夜,才能長期維持身體健康。

閱讀更多 »

不用挨餓也能瘦? 營養師揭「10大低GI飲食」,增加飽足感還能控血糖

減重不一定需要挨餓,選擇「低GI飲食」能夠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並有助於控制體重。張語希營養師表示,低GI食物釋放能量速度較慢,不僅能減少飢餓感,也有益於心臟健康。建議減重者可將燕麥、糙米、蘋果、胡蘿蔔、綠豆、黑豆、紅豆、番茄、菠菜和杏仁等10大低GI食物加入日常飲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更多 »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女性朋友當心!短時間內反覆出現腹痛與腸胃道症狀,可能是婦癌警訊或「卵巢癌」徵兆?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卵巢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七名,排名已超越子宮頸癌,更是婦科癌症死亡原因首位。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卵巢癌近年人數增加,發生中位數約51、52歲,與國外相較年輕近10歲,確實有人數增加及年輕化現象。

閱讀更多 »
喝「植物奶」更健康?  營養師曝「它」比牛奶還胖:等於喝下1/4碗飯

喝「植物奶」更健康? 營養師曝「它」比牛奶還胖:等於喝下1/4碗飯

隨著健康養生觀念興起,近年餐飲市場掀起一股用「植物奶」取代一般牛奶的潮流。事實上除了目前已很普遍的燕麥奶之外,國人在早餐店、便利商店常喝的豆漿與米漿,也算是植物奶的一種。另外,杏仁奶、豌豆奶與椰奶等等植物奶,在台灣亦不算少見,並各自擁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閱讀更多 »
醫曝4大肥胖分類:「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閱讀更多 »
剛用完餐又嘴饞? 對抗「假性飢餓」用4招化解:嚼口香糖也有幫助

剛用完餐又嘴饞? 對抗「假性飢餓」用4招化解:嚼口香糖也有幫助

正餐吃飽卻不斷嘴饞,小心落入「假性飢餓」的陷阱?不少民眾放完長假後,明明都有規律吃正餐,但卻頻繁覺得嘴饞,吃飽了還是覺得飢餓。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假性飢餓的定義為:即便吃過正餐、且具有飽腹感,但仍覺得飢餓,長期以來容易在無形中吃下不必要的熱量,造成體重增加、血糖上升、引發身體代謝問題。

閱讀更多 »
體重管理永遠失敗?  減重要成功先搞懂3件事──瞭解自己、計算能量、增加消耗

體重管理永遠失敗? 減重要成功先搞懂3件事:瞭解自己、計算能量、增加消耗

「肥胖」人口比例在過去半世紀以來急速上升,部份專家認為肥胖已屬於「流行病」的公衛問題。體重過重與肥胖將大幅增加各種疾病的風險,包括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肝、骨骼關節異常與退化性關節炎。尤要注意的是,肥胖者的血中膽固醇與脂蛋白通常過高,易導致脂肪沉積於心臟,造成冠狀動脈硬化引起心肌梗塞或狹心症,可能危及性命。

閱讀更多 »
一周一針體重降15%?  為何打瘦瘦筆仍會復胖?  醫師揭「減重大魔王」

一周一針體重降15%? 為何打瘦瘦筆仍會復胖? 醫師揭「減重大魔王」

近年風行的「瘦瘦筆」或「減重筆」傳出嚴重缺貨,甚至排擠到部份糖尿病人的用藥需求。瘦瘦筆如今被視為體重管理與維持體態的利器,其發明與糖尿病治療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馬文雅醫師表示,對於無法控制食慾或嚴重病態的糖尿病人,以往只能透過減重手術來達到體重控制,而「瘦瘦筆」類的針劑藥物,無需手術就能達到抑制食慾、降低體重的效果,確實是這類病人的福音。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