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李子」竟對降血壓有幫助? 研究證實:「1成分」可為身體帶來4大好處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的第一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更影響著13億人口的安危,患有高血壓者更可能面臨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近期刊載於《Hypertension Research》的研究發現,台灣常見的水果「李子」(Plum)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或許有助降低高血壓的患病機率。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的第一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更影響著13億人口的安危,患有高血壓者更可能面臨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近期刊載於《Hypertension Research》的研究發現,台灣常見的水果「李子」(Plum)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或許有助降低高血壓的患病機率。
台灣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已佔國內總人口近10%之多。更令人擔憂的是,糖尿病共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及腎病變比例高、影響甚鉅。然而,每位患者狀況不同,如果能精準評估共病發生風險並及早預防,將有機會提升照護品質、也降低不必要醫療負擔。
使用智慧型手機不僅容易傷眼,更可能有導致「高血壓」的風險?近期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物《歐洲心臟病學會期刊》發表研究指出,每週透過手機通話30分鐘,與高血壓患病風險增加12%有關;若通話時間增至每週6小時,風險更會提升至25%,有影響心血管健康的疑慮。
喝綠茶比喝紅茶健康?綠茶因為含有「兒茶素」、類黃酮等各種抗氧化物質,普遍被認為是健康飲料。不過,綠茶的相關研究多來自中國、日本等東亞地區。在飲用紅茶為主的地區,人們的紅茶攝取量是否也與死亡率風險有關?
一名70歲男性自訴,2年來每天早上起床起身,眼前景物就會「旋轉」持續數秒鐘,隨之則出現頸部緊繃,後腦疼痛,頭頂、眼眶及太陽穴一起抽痛等症狀,而且噁心、想吐的感覺更長達數小時之久。患者表示起初只要立即服用止痛藥,頭痛就會緩解。後來,只要不慎轉頭太快,均會誘發眩暈,跟著發作頭痛,只好隨身攜帶止痛藥以備不時之需。一直以為是過度擔心子女,引發自律神經失調。近來狀況惡化,甚至每天須要服用3-5次止痛藥。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統計指出,約有1/5成年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比起不採取任何飲食調整,各種流行的計畫性、結構性的飲食方式,是否真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發生「皮蛇」不只會起水泡、神經痛,也可能會增加未來心臟病的風險?一項前瞻性研究追蹤16年、超過20萬名成人的數據顯示,與未罹患帶狀疱疹的人相比,罹患過帶狀疱疹者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長期風險高出30%,而且在發生帶狀疱疹之後,風險升高時間可能長達12年之久。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
工作完手指、手腕疼痛,但休息、治療甚至復健也不見好轉,要注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過去曾經收治一名20多歲男性寵物美容師,因手腕疼痛至復健科求診,治療一段時間未見改善,才檢查出是類風濕關節炎,且關節已有侵蝕及融合,手腕幾乎無法彎曲。
隨口罩解封、輕症免隔離政策陸續實行,如何與病毒持續共存、成為今年度的重要課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針對我國確診民眾進行生活品質影響調查,高達6成確診者表示染疫後,睡眠、情緒、記憶力、專注度等皆受到影響,甚至以體力影響最有感。
全球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共有973項,包括癌症、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症、失智症、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多種疾病,台灣衛福部也開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成為許多難治疾病的新曙光。其中,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擴增技術,CD34+ HSCs (造血幹細胞)小於5%經過3周培養後可達純度90%以上,可應用於幹細胞治療,也可分化成免疫細胞,應用於免疫療法,或可以做其他實驗用如標靶藥物篩選研究、移植入小鼠作藥學驗證。
皮膚出現搔癢、紅疹,甚至有出現大小不一的水疱破皮,別以為只是一時過敏,有可能是「類天疱瘡」發作,嚴重者甚至需要住院,還有感染、死亡風險?由於類天疱瘡好發於長者族群,除了用藥照護上需要特別注意,不少病人更合併有糖尿病問題,特定血糖藥可能會增加類天疱瘡風險,應及時就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赤藻糖醇(erythritol)被認為是相對天然的人工甜味劑,是現代飲食中最多人攝取的代糖之一。不過,人工甜味劑的健康風險是否被低估成為科學家關注議題,近期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所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 ,赤藻糖醇攝取量最高的前25%者,相較於攝取量最少的25%,發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高出2.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