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與茶一起喝 中風機會降3成還延緩失智? 研究曝關鍵成份
咖啡的作用不只是提神?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曾提出,適量攝取咖啡對降低血壓具正向作用;並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除此之外也有科學研究指稱,咖啡因的攝取更與減輕憂鬱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的研究指出,每日更高的咖啡攝取量與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喝0.5-3杯咖啡,就有機會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
咖啡的作用不只是提神?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曾提出,適量攝取咖啡對降低血壓具正向作用;並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除此之外也有科學研究指稱,咖啡因的攝取更與減輕憂鬱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的研究指出,每日更高的咖啡攝取量與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喝0.5-3杯咖啡,就有機會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高血壓不僅使罹患相關慢性疾病的機率上升。美國芝加哥西北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醫師Christina Lineback所主持的研究亦指出,年輕時罹患高血壓,與55歲後大腦發生結構性變化有關。
三高控制不良及肥胖是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不過,突然發生腦中風是否與特定的誘因有關?暴怒、情緒不安與劇烈運動,是否真的會促使中風發作?《歐洲心臟醫學雜誌》近期所刊登的研究認為,暴怒、情緒不穩定、劇烈運動等有可能導致交感神經張力增加,進而增加腦中風風險,研究團隊宣稱這些危險因子,應作為預防二次中風的照護原則。「我會中風是不是情緒、壓力引起的?這是很多患者詢問神經科醫師的問題,中風不但劇烈影響身心健康,更值得擔心的是,某些觸發因子可能會在未來反覆發生!」研究作者、蘇黎世大學醫院神經內科醫師Susanne Wegener如此說道。
寒流持續發威,近日國內因天冷送醫者已逾300件之多 ,其中超過50人死亡。衛福部國健署提醒,若因工作緣故需早出晚歸者,或家中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史長者,應特別注意保暖措施。 國健署指出,民眾於低溫或溫差大的環境下,65歲以上長者或慢性病、三高患者應注意以下「8大要點」,以防急性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發作。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典型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帕金森氏症好發年齡約在55歲至60歲之間,65歲以上盛行率約佔1%,80歲以上盛行率為3-4%。一般而言,帕金森氏症與其他老年退化性疾病最大的差異,一是動作系統會受影響,表現出顫抖、動作遲緩、撲克臉等外顯症狀,二是主要好發時間介於55-65歲,年齡尚未到非常老年的階段。
生活作息是否正常,往往是健康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載的研究顯示,較早的睡眠時間與較低的心臟病風險有顯著關聯。該研究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的88,026位受試者資料,平均年齡為61歲左右、年齡區間為43-79歲,其中58%為女性。測試方式是用腕帶式感測器在7天內蒐集受試者睡眠開始與結束時間,並引領受試者完成健康與身體狀況評估調查。
COVID-19大流至今,病毒株不斷變異至今,儘管最新的Omicorn變異株被認為逐漸走向輕症化與流感化,但最新的研究報告警告人們,確診COVID-19的後遺症可能持續長達一年之久,更可能對心血管造成深遠傷害。國際權威期刊《Science》報導指出,在疫情大流期初期就已發現,重症感染會破壞患者的心臟血管健康,引起血栓、發炎、心律不整甚至心臟衰竭。
知名導演明金城傳出心肌梗塞猝逝,正值51歲壯年令外界震驚惋惜。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麒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極高,有研究統計發現,約6成以上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前已宣告不治,有危險因子平時應注意定期健康檢查。
只是頭痛不舒服,也可能是「腦出血」前兆?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鍾宜君醫師受訪表示,腦出血可分為創傷性腦出血與自發性腦出血。創傷性腦出血通常是車禍、外傷造成,自發性腦出血則與高血壓最相關。腦出血死亡率可能達30%以上,只要自覺不適就應盡快就醫檢查。
「隨著研究證據愈來愈明顯,台灣高血壓診斷標準預計會下修!」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指出,網路上流傳各種高血壓控制的說法,切勿聽信謠言而忽視高血壓控制,以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造成中風失能,連累親友家人。「不要管老外多少,現在東方人的研究很明顯,『家中血壓』最好就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尤其是60歲到80歲的族群!」洪惠風醫師解釋,過去血壓以在醫院中安靜環境下測量數值為主,而STEP研究是以家中血壓數值為基準,更貼近一般民眾自我測量的家中數值。
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發佈一份新的長期研究顯示,隨著年紀增長,年輕時較容易焦慮、擔憂的男性,在中年後罹患心臟病、中風、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更高。該項研究指出,男性較常處於焦慮擔憂中,生理的代謝情況較容易增加心臟病機率,而且這之間的關聯比一般人想像來得更早,可能在童年或青少年時期就已發生。
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台灣腦中風學會第十二屆理事長、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照新聞中所敘述之情況,納豆的症狀主要以「腦中風」表現。而在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八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兩成患者才是「出血性中風」,這是因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的腦部損傷。葉守正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每十七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