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類固醇會產生副作用、依賴性? 藥師提醒:長期使用要注意「7件事」
類固醇藥物具強效抗發炎作用,應用於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但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恐引發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高血壓等。衛福部食藥署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蘇柏名藥師指出,一般超過3個月、每天高劑量使用才需擔憂副作用,正確使用並不會成癮。長期用藥者應遵守7大原則,包括控制體重、補鈣、限鹽、按時服藥等。食藥署提醒,類固醇若依醫囑使用,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工具。
類固醇藥物具強效抗發炎作用,應用於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但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恐引發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高血壓等。衛福部食藥署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蘇柏名藥師指出,一般超過3個月、每天高劑量使用才需擔憂副作用,正確使用並不會成癮。長期用藥者應遵守7大原則,包括控制體重、補鈣、限鹽、按時服藥等。食藥署提醒,類固醇若依醫囑使用,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工具。
春季極端溫差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猝死。國泰綜合醫院郭志東醫師指出,冷暖氣團交替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恐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梗塞。一名37歲男子因劇烈溫差突發心梗,從胸悶惡化至昏厥,經電擊急救才獲救。心血管病不只影響長者,年輕人若有病史亦具高風險。胸悶、喘、冒冷汗、雙腳水腫等徵兆應速就醫。避免擅自停藥,掌握溫差變化,遵醫囑是預防關鍵。
一場小感冒之後卻久咳不癒,要當心是「氣喘」發作?過敏性氣喘最常見的症狀諸如喘鳴、呼吸困難、胸悶與咳嗽及呼氣氣流受阻。倘若藥物使用不當或外在因素刺激,比如氣溫變化、病毒或呼吸道感染、接觸過敏原、吸菸及空氣污染,都可能引發氣喘或使氣喘加劇。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近年來因暴力事件頻傳,導致民眾對思覺失調病患的恐懼上升。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的疾病,主要是由於與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不平衡,也就是多巴胺系統的失常所造成。邱一航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為1%,且具有「遺傳性」,若有相關家族病史,個案罹患思覺失調的機率也會比較高。張勝傑醫師補充,雖然血緣關係越近則同樣得到思覺失調症的機率越大,但並非有家族病史的人就百分之百都會得到思覺失調症;往往還需要外在壓力事件的誘發,才會導致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