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

25歲後膠原蛋白就會流失? 專家:只補維生素C不夠,還要多做這3件事

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影響肌膚、關節與身體機能,成為健康管理的重要課題。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指出,維持膠原蛋白需從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入手,建議攝取富含膠原蛋白與維生素C的食物,如魚類、禽類與柑橘類水果,同時避免過量糖分、紫外線曝曬與熬夜。此外,充足水分攝取與規律運動亦有助維持體內平衡。她強調,健康管理應著眼整體生活調整,而非依賴單一營養素,透過均衡飲食與良好習慣,才能維持理想健康狀態。

閱讀更多 »

心跳越快壽命就越短? 平均恐少活9年! 醫勸:8件事必做

心跳的快慢可能影響壽命長短!《Nature》研究指出,心率過快的人壽命平均會縮短近9年。靜止心率高於90 bpm的人,平均壽命僅約70歲;而心率低於60 bpm的人則可活到約79歲。心跳每增加10下,死亡風險上升25%。醫師建議透過以下8個方法來改善心血管健康:定期有氧運動、維持健康體重、減壓、戒菸戒酒、健康飲食、充足睡眠、適量攝取咖啡因、定期監測心跳,從而增進壽命與健康。

閱讀更多 »

高蛋白飲食能減肥? 潛在風險竟是「高油脂紅肉」 醫:體重下降膽固醇卻上升

吃錯蛋白質,恐讓膽固醇數值居高不下!醫師許芷瑜分享一起案例,一位32歲男性上班族,在員工健康檢查中發現BMI、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都超標,擔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機率,於是開始積極運動,並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然而,一年後,雖然體重減少了7公斤,但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卻仍然維持紅字。直到醫師仔細詢問他的飲食習慣,才驚覺原來是問題出在「高油脂紅肉」吃太多!

閱讀更多 »

父親節別只送禮吃飯! 醫:提醒爸爸養成「6大習慣」,晚年生活更健康

父親節除了慶祝外,更應關心父親健康。國泰綜合醫院郭惠伶醫師建議,男性可通過養成以下6大習慣來提升健康狀況:戒菸、限制飲酒、體重控制、控制三高、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此外,定期健康檢查和積極控制慢性病也至關重要,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問題。

閱讀更多 »

難以入眠、異常疲倦,可能都是「缺鎂」的信號!除了多吃堅果,還可以「做1件事」把鎂補足

曾奕衡營養師指出,鎂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在體內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現代人缺乏運動、上班久坐,加上常態性的三餐外食,確實不容易補充足量的鎂。因此,除了透過多攝取堅果類、全穀類、深綠色葉菜外,也可以考慮透過營養品的輔助,來補足每日所需的鎂。

閱讀更多 »

28歲工程師「不菸不酒」仍脂肪肝! 醫示警年輕族群:每3人就有1人「肝包油」

28歲男性即使不菸不酒,仍因外食和缺乏運動患上重度脂肪肝。奇美醫院陳季杏醫師表示,脂肪肝常由代謝異常引起,可能進展至肝硬化或肝癌。診斷主要透過超音波和肝臟纖維掃描儀,後者為非侵入性檢查。改善脂肪肝需遵循「三少一高」飲食法: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加上每週150分鐘運動。

閱讀更多 »
「6種健康生活」與減緩記憶力下降有關!  研究:有基因缺陷也能逆轉

2萬人研究證實:6種生活方式可預防「失智症」! 這件事顧大腦效果最強

隨著年齡增長、大腦功能衰退,不少人擔憂記憶力可能從此下降、影響工作效率或日常生活。不過,健康的生活型態,或許可以逆轉年齡所導致的記憶力衰退風險?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權威醫學期刊《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明,6種健康生活方式與減緩記憶力下降有顯著的關聯性。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