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品

以前都吃錯了?  美心臟協會公布「10大護心飲食法」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懂

以前都吃錯了? 美心臟協會公布「10大護心飲食法」 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懂

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條件。考量到健康飲食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美國心臟協會》15年來首次更新了飲食指南,並刊載於《Circulation》期刊。美國心臟協會根據過往研究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就醫紀錄,節錄10種飲食建議,民眾可視個人健康程度作出調整。

閱讀更多 »
吃肉跟得癌症有關?  牛津統計:吃素可降3癌症風險

吃肉跟得癌症有關? 牛津統計:吃素可降3癌症風險

健康飲食風氣盛行,植物性飲食、純素飲食逐漸為大眾所接受。過去曾有研究證明,純素飲食與降低總體癌症風險有關。不過,素食對特定部位的癌症影響尚有待探索。《BMC Medicine》的最新研究宣稱,與一般的肉食者相比,吃素確實可能降低「3種癌症」的發生風險;而吃肉是否將增加罹癌機率,仍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

閱讀更多 »
吃重鹹不只心臟病增60%  也會高血壓與骨鬆?  哈佛「驗尿」證實:的確有關

吃重鹹不只心臟病增60% 也會高血壓與骨鬆? 哈佛「驗尿」證實:的確有關

發生心血管疾病機會有多高,線索就在「尿液」中?哈佛大學 TH Chan公衛學院研究團隊指出,雖然鈉/鉀平衡會影響血壓,但先前的觀察性研究無法明顯推估降低飲食中的鈉含量,是否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哈佛研究團隊指出,尿液排泄的鈉愈高,罹患心血管的疾病的確有明顯上升。該項研究也發佈於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閱讀更多 »
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專家問答集】大腸癌症狀及高風險群? 吃哪些食物能預防? 發現息肉就是癌症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閱讀更多 »
硝酸鹽致癌迷思! 深綠色蔬菜含量高  吃對可降3成心血管風險?

硝酸鹽致癌迷思! 深綠色蔬菜含量高 吃對可降3成心血管風險?

硝酸鹽為氮與氧組成的化合物,是植物的必須營養素,普遍存在於蔬菜(芹菜、萵苣、波菜)與經細菌作用後會轉化成「亞硝酸鹽」。在特定條件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將攝取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定義為對人類「可能致癌」(2A)。不過,硝酸鹽的用途廣泛,有機硝酸鹽更有血管擴張作用,可改善心臟的血氧供應量,是常見的心絞痛預防藥物的主要成份。而硝酸鹽存在於食物中,經由人體攝取後是否真會導致癌症?

閱讀更多 »
加工肉品少碰為妙?亞硝酸鹽劑量才是關鍵

加工肉品少碰為妙? 「亞硝酸鹽」劑量才是關鍵! 毒理學專家:適量吃致癌風險低

聽到「加工食品」,民眾往往直覺認為「不健康」、「有致癌風險」,因此大多抱持「少碰為妙」的態度;加上近年來健康飲食風氣興盛,更多人轉而選擇無添加化學物質的「原型食物」。不過,市面上販售的食品大多經過加工處理,難道每一種都不健康嗎?攝取多少份量才會達到致癌風險?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教授表示,加工肉品中添加的主要化學物質為「亞硝酸鹽」,在食品生產行業中作為抑菌劑和抗氧化劑,能夠抑制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的滋生。

閱讀更多 »
加工食品放太久不吃恐生成亞硝胺

香腸培根含「亞硝胺」 配蛋白質會吃出大腸癌? 醫師:放太久不吃才危險

洪東榮醫師表示,網路流傳的加工肉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如果搭配蛋白質食物同時食用,例如香腸搭配養樂多、菠菜搭配起司等,會在胃裡合成具致癌性的亞硝胺。事實上,胃部含有胃酸、酵素等複雜多種的成份,兩者直接在胃部合成為亞硝胺的機率相當小。加工食品中添加亞硝酸鹽,主要是為抑制肉毒桿菌污染和其他細菌滋生風險,其實蔬菜中也含有天然的亞硝酸鹽,食物變質後所含的亞硝酸鹽,也可能造成胃黏膜的不可逆傷害。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