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與「智齒」和平分手嗎? 專家曝智齒3大真相,原來分不好會致命!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尤其是位在上下牙弓最末端的智齒,當發育不良、位置不佳、清潔不當等造成的口腔腫脹、疼痛問題,小至影響到鄰牙,大至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口腔問題,栢麗牙醫診所邱沛然醫師指出,如果智齒長出來,但與鄰牙之間的距離空間不夠或角度不對,可能會造成清潔上的困難,就很容易產生蛀牙、牙齦炎等問題。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尤其是位在上下牙弓最末端的智齒,當發育不良、位置不佳、清潔不當等造成的口腔腫脹、疼痛問題,小至影響到鄰牙,大至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的口腔問題,栢麗牙醫診所邱沛然醫師指出,如果智齒長出來,但與鄰牙之間的距離空間不夠或角度不對,可能會造成清潔上的困難,就很容易產生蛀牙、牙齦炎等問題。
隨著年齡漸長,步入中老年後開始裝假牙、植牙在所難免。不過,即使換成假牙仍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植體使用一段時間仍可能出現損壞。年過七旬的洪先生,原本做好的假牙開始出現壞損、感染,長期流血發炎影響日常生活,擔心隨時會脫落甚至造成嚴重併發症,決定正視問題採取「全口重建」。
人工植牙是指將「人工牙根」植入缺牙處,取代缺失的自然牙,等到人工牙根植體與齒槽骨完成強固的骨整合之後,再在上方製作假牙的治療方式。人工植牙能幫助病人恢復咬合功能,且不破壞相鄰牙齒的齒質,成功率可達到95%。
根據2021年美國心臟協會期刊《Hypertension》的一項研究發現,牙周病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沒有牙周病的人高出近2倍。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提醒,牙周病會導致慢性發炎,進一步影響心血管健康,是不可輕忽的口腔疾病之一。
不只吃甜食喝手搖杯,就連愛吸「電子菸」的癮君子們,也可能要注意蛀牙的風險?《美國牙科協會期刊》刊載研究指稱,吸食電子菸可能導致癮君子們的笑容更加黯淡、看牙醫的頻率也會增加,原因是電子菸琳瑯滿目的口味種類,皆加入一定量的「甜味劑」,可能使口腔微生物環境改變、引起牙齒腐壞。
牙刷用太久不換當省錢?當心省出口腔健康大問題!國安牙醫診所副院長李世偉醫師受訪表示,一般牙刷平均建議三個月更換,電動牙刷如果刷毛有明顯岔裂也建議及早更換刷頭。無論一般牙刷或電動牙刷,都不建議刷毛分岔後繼續使用,而國人刷牙力道及方式普遍不夠正確,都可能造成牙齒及牙齦損傷。
口腔衛生的日常保健,與預防「糖尿病」的發生息息相關?過往學界曾認為,牙周病與口腔衛生較差的患者,可能引起菌血症與全身發炎的機率較高;而血糖過高亦為細菌感染與慢性發炎的高風險群。近日韓國研究即證實,牙周病或缺牙數量的增加,確實可能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提升。
現代人愛美並非新鮮事,擁有一口整齊且潔白的牙齒更是重要「門面」,一旦發生缺牙不僅影響外觀和社交,也可能引起後續牙齦萎縮與咬合不正。國安牙醫診所副院長李世偉醫師指出,缺牙有各種治療方式,如牙橋,活動假牙和植牙等等,應先經身體狀況等風險評估,再選擇最適合的方式進行治療。李世偉醫師表示,缺牙發生在不同位置時,會建議的假牙材料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後排的牙齒有咬合力需求,製作假牙時會選用二氧化鋯、全金屬等材質做修補。若是前排牙齒的缺失,則以「美觀」與「自然度」為主要考量,則可能使用全陶瓷牙冠、二氧化鋯燒鑄陶瓷為牙套材質。
不少人因為嚴重蛀牙,需要進行被稱為「抽神經」的根管治療。然而根管治療之後,不代表所有牙齒問題就此絕跡。國安牙醫診所副院長李世偉醫師表示,抽過神經的牙齒較為脆弱,會建議製作牙套保護牙齒。病患遇到以下狀況,會建議採用根管治療,包括齲齒、蛀牙造成的神經壞死、齒髓炎,或是牙齒斷裂所併發的神經外露,以及牙齒磨損嚴重、全口重建前預防性根管治療。其中,最常見的蛀牙與飲食習慣不佳、愛吃甜食或酸性食物,口腔中細菌滋生後造成牙齒脫鈣腐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