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頸癌潛伏期達20年! 國人發生率難降 抹片、HPV篩檢皆需落實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子宮頸癌潛伏期長達10-20年,早期無明顯症狀,國健署推動抹片與HPV篩檢,但國人發生率仍難降。東亞婦癌研究團體賴瓊慧教授指出,2030年目標包含90%女孩15歲前接種HPV疫苗及落實定期篩檢,65歲女性更需提升篩檢意願,助阻斷癌變進程。早期子宮頸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達九成,晚期患者則可藉化療、免疫治療及新型抗癌藥物,改善復發與死亡風險。防癌需重視安全性行為、疫苗接種與篩檢檢查。
子宮頸癌透過定期抹片檢查與HPV疫苗可有效預防,劉錦成醫師指出,早期發現的子宮頸癌患者可採微創手術治療,如雨果機械手臂手術,不僅傷口小、恢復快,還能提高手術品質,並保留生育能力。原位癌幾乎100%可保留子宮,第一期B以下的病患若無淋巴轉移,也能透過根除術保留子宮本體。術後定期追蹤與檢查同樣重要,接種HPV疫苗則可降低90%感染風險,有助提高治癒率。
女性若於40歲以前進入更年期,竟可能與更高的死亡風險有關?刊載於《Endocrine Abstracts》並發表於歐洲內分泌學會議的研究表明,40歲前出現停經、不孕、性慾下降、熱潮紅等症狀,與「卵巢早衰」(POI)問題密切有關,且可能導致較高的心血管、癌症與全因死亡風險。
子宮頸癌是當代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脅,根據WHO數據全球每年死於子宮頸癌之女性超過30萬人。子宮頸癌一旦進展到晚期存活率將低於2成。能夠喚醒人體免疫系統並恢復T細胞辨識、攻擊癌細胞能力的「免疫治療」被視為各種難治晚期癌症的治療希望。
曾獲5次金鐘獎殊榮;執導過數部膾炙人口台劇的導演陳慧翎,於今年11月1日不敵「子宮頸癌」病情復發,僅48歲就因病逝世。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癌症之一,大部分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引起。
頭頸癌是影響男女兩性健康的重要殺手,國內外名人如麥克‧道格拉斯、坂本龍一、已故三立董事長林崑海皆是頭頸癌患者。台灣頭頸癌為2020年十大癌症排名第六名,更是男性癌症排名第三名。
「重粒子治療」能精準打擊無法手術的惡性腫瘤,將是癌症病人存活的新契機?台北榮總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楊婉琴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重粒子治療屬於「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的一種,相較於使用X光的傳統放射治療及光子治療,重粒子治療具有殺傷力更強、副作用更小的特點。
近年男性因HPV引發頭頸癌、口咽癌的人數快速竄升,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出近10倍。值得注意的是,不關乎性別,每個人終身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成,醫師提醒不論男女,都應及早接種HPV疫苗。
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人們更加注重清潔與強化保護力,近年來掀起一股「過年送禮不如共同守護健康」的風潮,有些民眾甚至選擇與另一半相揪健檢、施打疫苗顧健康,而HPV疫苗可以預防多癌一病,也成為目前年輕伴侶和夫妻施打的重要疫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