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年「十大癌症」出爐:新發患者暴增8千人「歷年最多」,肺癌穩居癌王寶座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111年新發癌症人數為13萬2,931人,肺癌蟬聯第一,十大癌症依序為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肝癌、攝護腺癌、口腔癌、甲狀腺癌、胃癌、皮膚癌與子宮體癌。國健署強調「5項防癌檢查」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包括口腔檢查、糞便潛血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與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建議民眾定期篩檢並配合醫療指示以提高存活率。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因子宮內膜癌病逝,婦科惡性癌症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專家提醒應關注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糖尿病、未生育者及長期雌激素刺激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常以不正常出血為早期症狀,及時就醫檢查十分重要。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有較高治癒率,並可減少復發風險。為降低風險,應保持健康體重,避免高熱量飲食,並定期檢查和回診追蹤健康狀況。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依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3人,較108年下降4.6人。109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8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大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延後1歲,皮膚癌早1歲,其餘與108年相同。
國健署指出,子宮內膜癌為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每年新診斷子宮體癌個案中超過9成以上為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常見的異常症狀包括:停經後出血、經期不規則、經血變多、持續性陰道出血,以及出現紅色分泌物、貧血、倦怠,下腹疼痛等症狀。更年期或停經婦女需多加留意。
衛福部公佈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達12萬1254人,較前一年增加5,123人。男女合計的「十大癌症」人數分別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癌症時鐘再次撥快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