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濕氣」毀了妳的氣色和身材! 4帖「健脾祛濕」補氣茶飲快學起來
夏天濕氣重,容易導致浮腫、疲倦、氣色差等不適。這可能是因環境悶熱、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運動不足及過度飲用冷飲所致。濕氣重會阻礙體內循環代謝,尤其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陳曉萱中醫師表示,透過減少糖分攝取、增強運動、飲用萬用祛濕茶、對症祛濕茶等方法,可以幫助身體去除濕氣,改善體質。
夏天濕氣重,容易導致浮腫、疲倦、氣色差等不適。這可能是因環境悶熱、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運動不足及過度飲用冷飲所致。濕氣重會阻礙體內循環代謝,尤其是影響脾的運化功能。陳曉萱中醫師表示,透過減少糖分攝取、增強運動、飲用萬用祛濕茶、對症祛濕茶等方法,可以幫助身體去除濕氣,改善體質。
今日大暑,若補水後仍感口渴,可能是體內濕氣過重。莊惠喬中醫師指出,夏季濕熱易導致身體不適,如頭痛、胸悶、口渴等。夏季養生應注重健脾祛濕,建議多喝四神湯,加入芡實、蓮子、茯苓、山藥、薏仁和冬瓜,有助於排濕、解暑、止咳。四神湯適合脾虛濕盛者,孕婦和急性感染者需謹慎食用。
夏天必吃的清熱解暑食物有哪些?營養師張語希推薦冬瓜、苦瓜、山藥、綠豆、黃瓜、木瓜、火龍果和西瓜等八種食物,幫助降低燥熱感。此外,針對夏季水腫問題,張語希建議攝取奇異果、香蕉、酪梨、芒果、柳橙、草莓、哈密瓜和火龍果等高鉀水果,排出多餘鈉離子,維持體內水分平衡。選擇這些健康食材,不僅消暑解熱,還能促進腸胃健康。
現代人飲食營養不均,長期攝取「高熱量」的飲食內容,更可能影響細菌與腸道之間的平衡。腎臟科王介立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根據權威期刊《Science》的綜論文章,彙整至今為止關於細菌與腸道之間的已知事實 ,也點出高熱量飲食破壞腸道健康的三大面向問題。
當個人過了25歲之後,膠原蛋白就會開始逐漸流失。市面上確實有不少的膠原蛋白產品可供選擇,但若想從天然來源中補充,可以多攝取攝取哪些食物呢?事實上膠原蛋白主要可由動物來源取得;若是素食者亦可透過純素來源的膠質促進膠原蛋白合成。
近年「無麩質飲食」興起,不少明星網紅推崇「零麩質」生活,聲稱不僅有減肥的效果,身體也變得更健康。至於無麩質飲食的定義為何?真的有助於減肥嗎?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說明,無麩質飲食緣起於歐美國家,不少好萊塢巨星因需要保持身材而實行,而無麩質的風潮近年也逐漸拓展至亞洲。
近日氣溫明顯驟降,不少受到天氣影響,容易出現頭痛不適的狀況。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不少民眾外出時沒有攜帶帽子、毛帽等保暖物件,冷風吹過頭不時就會引起劇烈頭痛,往往需要返家吃完止痛藥後才有改善。張語希營養師表示,事實上吹冷風頭痛可能是「氣血受阻」的一種表現,這類族群不僅平時體弱怕冷、手腳容易冰冷,更常在寒流來襲時蒙受感冒症狀的困擾。
過年期間氣溫驟降,近日又明顯回暖,劇烈的溫差再加上空氣品質不佳,容易引起呼吸道症狀;若此前確診目前仍受「長新冠」所苦,咳嗽或呼吸道不適的狀況可能因此加劇。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指出,除了就醫釐清症狀,平時也可以攝取特定飲食保護呼吸道。
立冬至,不少民眾都會相邀親友大啖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來應景進補。樂生療養院藥劑科提醒,上述看似美味的藥膳補湯,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風險。別忘了「中藥材也是藥」,呼籲身邊正在服用西藥或中藥的朋友們,小心滿足口慾後,藥膳補湯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恐引發身體的劇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