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年輕人內臟脂肪太多 血管壁恐提早受損

20幾歲就有肥肚腩? 研究:年輕人內臟脂肪太多 血管壁恐「提早GG」

年紀輕輕就有「肥肚腩」?當心未來發生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別人更高!腹部肥胖被認為與內臟脂肪堆積息息相關,也是中風及心臟病高危險群。近期一項針對兒童、青少年、年輕族群的研究發現,嚴重肥胖的年輕人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動脈硬化的分數也偏高,顯示腹部脂肪可能造成青少年甚至兒童的心血管併發症。與健康體重的年輕人相比,肥胖青年的內臟脂肪明顯較多,脈波傳播速率數值也更高。在體脂肪率屬於肥胖、且體重BMI值超過標準的受試者身上,可看到內臟脂肪與脈波傳播速率呈現正相關現象。

閱讀更多 »
冬天吃鍋、泡溫泉對心臟負荷超大?  早起運動更容易罹患心悸?  醫師:有家族史要小心「3大地雷」

冬天吃鍋、泡溫泉對心臟負荷超大? 早起運動更容易罹患心悸? 醫師:有家族史要小心「3大地雷」

國泰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火鍋大餐隱含的高熱量,會使膽固醇上升,若有家族病史,則可能進而讓血壓飆高、甚至造成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增加。除了飲食習慣不佳可能導致心血管事件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沸熱的溫泉與環境氣溫溫差極大,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民眾喜歡在寒流來襲時「泡湯」,一旦驟然起身,恐使血管在短時間內過度擴張和收縮,導致暈厥、姿勢性低血壓發生。

閱讀更多 »
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造成? 胃食道逆流也會造成心臟負荷?

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造成? 胃食道逆流也會造成心臟負荷? 心跳超過「X下」就是心律不整?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診檢查有其必要。陳玠宇醫師認為,年輕族群無任何三高風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也沒有抽菸、肥胖等問題,單純胸悶症狀可能是良性心律不整發作,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改善。醫師指出,年輕人心臟不適以「二尖瓣膜脫垂」最為常見,尤其以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

閱讀更多 »
30歲就有人心肌梗塞?  重訓過度也可能發作?

30歲就有人心肌梗塞? 重訓過度也可能發作? 醫師:有2大危險因子快檢查

每年11-12月正值秋冬交替期間,早晚溫差極大,若家中長輩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史,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發作風險。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冬天天氣寒冷,血管壁中的不穩定斑塊破裂,容易造成急性血栓、心肌梗塞發作;尤其是在寒流來襲、天氣回溫時,血管劇烈收縮、擴張,心臟的耗氧量增加,血流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心肌梗塞的機率就會增加。此外,陳玠宇醫師強調,心肌梗塞並非只好發於冬季,在夏天發生的比率也不少見。夏季發生心肌梗塞,主要成因為過度流汗導致脫水、血液變得黏稠,導致患者出現血栓反應,進而誘發心肌梗塞症狀。

閱讀更多 »
紅色警報評估表揪潛在腦中風症狀

腦中風年奪上萬人命! 國健署推「紅色警報評估表」揪潛在症狀

腦血管疾病自2016年起於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為第四名,雖較前一年下降一名,但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平均每年仍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為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社團法人台灣腦中風學會、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年一起響應世界中風組織訂定每年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呼籲國人重視腦中風防治的重要性,並參考美國國家中風協會(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的中風風險量表(Stroke Risk Scorecard),推廣「腦中風紅色警報」評估表,民眾可自行評估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閱讀更多 »
咖啡當水喝當心神經過度興奮

別把咖啡當水喝! 高敏敏營養師:當心神經「過度興奮」反效果 6族群最好避免過量

咖啡是上班族們工作提神的好夥伴,但是咖啡因具有刺激性,長期過量攝取仍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衛福部建議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少於300至400毫克(mg),約等於一份大杯冰美式咖啡,或是2份大杯冰拿鐵,若一天飲用超過2杯冰美式咖啡,且合併食用其他含有咖啡因的飲食,攝取量很容易就會超標。高敏敏營養師表示,咖啡因屬於可刺激中樞神經的興奮劑,也會刺激腎上腺素分泌,讓身體處於亢奮狀態。

閱讀更多 »
每天有氧運動20分鐘助青少年腦震盪加速恢復

研究:每天有氧運動20分鐘 助青少年腦震盪加速恢復

腦震盪症狀輕重差異極大,從輕度的頭痛、頭暈、噁心,到重度失憶、昏迷,甚至可能引發續發性變化如腦出血、蜘蛛網膜下出血,硬膜上下出血等。一般情形下,腦震盪病人會被建議停止活動,專心休養並觀察身體變化。同時也減少大腦進行認知與運動,避免誘發症狀的可能。有氧運動是否對較年輕的腦震盪患者有正面幫助?近日發表於《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期刊的新研究則認為,在運動環境下發生腦震盪青少年,腦震盪症狀最早期的10天內如果進行有氧運動訓練,可能有助加快恢復,而腦震盪症狀的持續風險也能降低48%。

閱讀更多 »
青壯族群第一次心病發作恐是心肌梗塞

青壯族群也會高血脂? 第一次發病恐就是「心肌梗塞」? 醫師:定期檢查最重要

近年,青壯年心血管事件意外頻傳。由於心血管疾病與高血脂息息相關,各年齡層都不應輕忽高血脂的潛在危險。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李明蒼醫師表示,大多數人的血脂肪數值會隨著年齡上升,而年輕族群發生高血脂,多與家族史有重要關係,家中長輩患有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者要提高警覺。

閱讀更多 »
血壓沒控制好才是罹患主動脈剝離關鍵

「主動脈剝離」專找年輕人? 血壓沒控制好才是關鍵? 為何一旦發生死亡率破五成?

「小鬼」黃鴻升因「主動脈剝離」驟逝離開屆滿一年,近年來,青壯年因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意外猝逝頻傳,更突顯出血壓控制對於心臟健康的重要。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指出,主動脈剝離三分之二以上與高血壓有關。主動脈會發生剝離,與血液灌流時擦撞到血管壁的「剪力」有關係,一旦血壓過高,就會導致剪力上升,長期之下會將血管內皮「剪」出破洞,使血液流至中層,因而讓主動脈分為「真腔」與「假腔」,當假腔出後就會引發主動脈剝離。

閱讀更多 »
糖尿病和膽固醇才是血管未爆彈-醫師點名8大地雷

血管堵塞不是老人專利? 糖尿病、膽固醇才是血管未爆彈? 醫師點名8大「地雷因子」

近年名人心血管事件驟逝意外頻傳,而危險因子控制不良,容易升高急性冠心症的發作風險。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內科黃崇誠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血管斑塊阻塞主要原因之一,與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關。醫師提醒,血管斑塊阻塞會影響內皮細胞的功能,甚至造成血管內皮破裂,使血小板沾黏在內皮破裂處,升高血塊和血栓風險。

閱讀更多 »
新技術不用怕心電圖輻射問題

心臟疾病做超音波怕輻射? 家人懷孕不能做檢查? 心臟科醫師:「新技術」不用怕輻射問題

70歲的黃女士,因為呼吸困難,爬樓梯時會喘和胸悶,所以到心臟科門診就診。黃女士有明顯的心絞痛症狀,懷疑是冠狀動脈疾病引起的,所以建議她做進一步的檢查。除了輕微的舒張功能異常和瓣膜逆流外,她的一般心臟超音波大致上正常。醫師建議她做核子醫學檢查去評估一下心肌是否有缺血情形,但因為家中媳婦剛懷孕,怕會影響小孩,所以為黃女士提供了兩個選擇,包括運動心電圖和負荷式超音波加上形變分析。經討論後,黃女士同意接受負荷式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心肌確實有缺血情形,便安排心導管檢查。經導管治療包括氣球擴張和支架置放後,黃女士順利出院,症狀也改善了不少。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