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失手足傷心臟! 研究:曾經歷兄弟姐妹過世 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相關研究已指出,父母至親死亡的壓力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發生風險。近期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從兒童時期到成年後曾遭遇兄弟姐妹死亡者,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7%,其中尤以心肌梗塞風險比例增加66%最多,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也較未經歷過手足死亡者上升52%。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相關研究已指出,父母至親死亡的壓力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發生風險。近期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從兒童時期到成年後曾遭遇兄弟姐妹死亡者,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7%,其中尤以心肌梗塞風險比例增加66%最多,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也較未經歷過手足死亡者上升52%。
現代人生活作息忙碌,尤其是都會人口容易「食無定時」,從「時間營養學」(Chrononutrition)的角度而言,同樣的飲食作息之下,進食時間是否符合晝夜規律及生理時鐘,不只影響攝取食物後的消化代謝過程,甚至間接影響到心血管事件包括冠心病發生率及死亡率。
近期心肌梗塞新聞頻傳,三高患者每到冬天健康就會拉起警報!台北暨台東馬偕醫院耳鼻喉科沈廣軒醫師提醒,很多人忽略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率大增。
糖尿病會引發人體大、小血管病變,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等合併症,造成失能風險與死亡率上升。糖尿病新興治療藥物中的SGLT-2抑制劑是抑制尿糖再吸收以增加腎臟葡萄糖排泄,近年來更發現SGLT-2有助於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心臟衰竭之治療,也能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臟及腎臟功能提供強而有力的保護效益。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初期沒有明顯症狀,一旦未妥善治療控制,可能造成器官損壞、衰竭甚至失能。新光醫院病房主任陳冠任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一名57歲女性雖然知道自己患有三高,因為沒有不適症狀而自行停藥,近期腦出血而左邊癱瘓無法活動。
國寶級知名作家司馬中原於1月4日離世,其子證實司馬老師於去年12月31日出門步行時,返家經過小緩坡,因重心不穩不慎兩腳交錯造成左大腿骨折;住院期間更曾發生心臟休克、肺部積水等急性狀況。事實上跌倒是導致殘疾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特別在老年族群中發生風險更高。
前職棒選手張誌家驚傳於1月1日於中國過世,享年43歲;據傳其死因為心肌梗塞,張誌家之母也於今日(2日)證實此消息。青壯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是否上升?專家表示,急性心肌梗塞雖仍以老年人居多,但3、40歲左右的患者的確有增加趨勢,尤其是本身有三高、肥胖、抽菸者更要注意。
精神壓力(Stress)被認為是導致心血管事件的誘因之一,如果想透過「大吃大喝」抒解壓力,效果可能將適得其反。《Frontiers in Nutrition》研究指稱,攝取高脂肪食物可能會損害血管的「內皮功能」,從而影響心血管系統從壓力事件中恢復的能力。
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一兩個月她常常在活動的時候覺得很喘,爬個一、兩層樓梯就覺得快喘不過氣,最近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