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材越「圓潤」睡得越差! 研究:高BRI者導致睡眠障礙,比身材正常者增五成風險
高BRI與睡眠障礙風險顯著相關,BRI每升高1單位,睡眠障礙盛行率增13%,BRI值高者風險比低者高出五成。研究指出,憂鬱症為中介因子之一,BRI對睡眠障礙的影響約14%與憂鬱有關。機轉可能與瘦素阻抗、慢性發炎、腸道菌群失衡及HPA軸失調有關。相較BMI,BRI似乎更能反映脂肪分布與預測睡眠障礙,但研究仍需進一步驗證因果關係及多族群適用性。
高BRI與睡眠障礙風險顯著相關,BRI每升高1單位,睡眠障礙盛行率增13%,BRI值高者風險比低者高出五成。研究指出,憂鬱症為中介因子之一,BRI對睡眠障礙的影響約14%與憂鬱有關。機轉可能與瘦素阻抗、慢性發炎、腸道菌群失衡及HPA軸失調有關。相較BMI,BRI似乎更能反映脂肪分布與預測睡眠障礙,但研究仍需進一步驗證因果關係及多族群適用性。
《JAMA》最新研究顯示,中年攝取高品質碳水(全穀物、水果、蔬菜、豆類)可提升健康老化勝算31%。若以優質碳水取代精製碳水、動物蛋白或脂肪,勝算最高增至16%。膳食纖維攝取也與降低慢性發炎、延長壽命有關。專家強調,健康老化與「碳水化合物的品質」息息相關,本研究雖以女性為主,仍具飲食建議參考價值。
根管治療不再痛苦!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醫師指出,現代根管治療已藉由電動器械與顯微技術大幅提升效率與舒適度,甚至一次看診就能完成。對於劇烈自發性牙痛、多根牙或治療失敗者,顯微根管治療更具精準優勢。術後須配戴牙套保護脆弱牙齒,推薦使用全瓷冠兼具美觀與生物相容性。醫師提醒,牙套不等於對蛀牙一勞永逸,日常清潔與定期回診仍是關鍵,避免延誤就醫導致更大的損害。
免疫力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均衡飲食可維持細胞活力,降低慢性發炎與癌症風險。營養師李芷寧建議,適量攝取抗氧化食物、優質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並避免高糖、高鹽加工食品,以確保免疫穩定。此外,免疫力隨年齡下降,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凍存能在免疫巔峰時儲備健康細胞,為未來提供更強的抗病力。透過飲食、運動與免疫科技三管齊下,可建立完整健康儲備,降低疾病風險,為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
乳清蛋白可能刺激胰島素與雄性激素分泌,導致皮脂分泌增加,引發痘痘,特別是搭配高糖食物時更易加劇發炎。艾莉絲中醫師表示,避免過度清潔、選擇清爽型防曬、補充維生素C有助改善肌膚狀況。此外,透過按摩「太衝穴」、「內庭穴」、「魚際穴」與「太溪穴」,可幫助調理肝火、清胃熱、降肺火、補腎陰,改善特定部位痘痘問題。若飲用乳清蛋白後爆痘,建議改以雞胸肉、蛋白或植物性蛋白粉替代,並從飲食、保養、按摩三方面調理肌膚狀態。
明明身體非常疲倦,卻總是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頻頻腸胃不適,卻往往處於便秘或腹瀉兩種極端?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暨職業醫學科主任王森德醫師表示,情緒上經常覺得提不起勁與疲勞,甚至出現焦慮不安或憂鬱,引發呼吸急促、胸悶、心悸等相關問題,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徵兆。
若自覺與他人談話只能用氣音溝通、講話時異常費力,要注意可能是「聲帶萎縮」的警訊!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王俞鈞醫師表示,此前有一位45歲女性,因沙啞問題多次接受藥物、手術及語言治療,但沙啞狀況仍然嚴重;平日更只能以氣音與人溝通,且講話時非常費力,讓該患者感到困擾不已。
除了年長族群要注意攝護腺肥大問題,年輕族群也要提防「攝護腺發炎」帶來的影響。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佳璋醫師受訪指出,與攝護腺相關的疾病,除了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之外,攝護腺發炎的往往容易好發於30-70歲的輕熟男與熟男族群身上。
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一年新發生人數為14,856人,為十大癌症第三位。近年標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與老化、基因變異、生育情況、家族史、良性乳房疾病、缺乏運動、肥胖、荷爾蒙治療、酗酒等因素可能有關。
小感冒總是拖了大半月才痊癒?不時皮膚紅癢卻找不到過敏原?抑或是沒來由的疲憊,但睡再飽還是覺得累?上述狀況恐怕是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徵兆!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事實上大部分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各類癌症等,皆可能與身體慢性發炎有關。
肛門口經常搔癢難耐,伸手搔抓不僅不雅觀、也有衛生問題的疑慮。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說明,嚴重的肛門搔癢可能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引起極大的心理壓力。患者會習慣性地想透過搔抓止癢,但礙於觀感問題,往往得在沒有人看到時才能勉強緩解,對個人造成困擾。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關節疼痛和腫脹。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全台盛行率約1-2%,患者人數粗估達10-20萬人,好發於30-50歲,男女比率約為1:3,近年因診斷工具與健康意識進步,患者人數持續增加,是風濕免疫疾病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