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流晨跑超傷心血管? 國健署示警跑者:2時段出門最危險
寒流清晨運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跑者,冬季運動應避免「清晨」和「傍晚」這兩個溫度最低的時段。國健署建議遵守「身體保暖、充足熱身、補充水分、調整時間」4大原則,並呼籲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覺,運動時結伴同行以相互關照。此外,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逐步回暖,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及相關健康風險。
寒流清晨運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跑者,冬季運動應避免「清晨」和「傍晚」這兩個溫度最低的時段。國健署建議遵守「身體保暖、充足熱身、補充水分、調整時間」4大原則,並呼籲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覺,運動時結伴同行以相互關照。此外,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逐步回暖,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及相關健康風險。
衝刺運動比慢跑更具健康益處!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指出,衝刺能在短時間內為身體提供強烈刺激,促進肌肉生長和荷爾蒙分泌,提升運動表現並延緩老化。衝刺屬於高強度訓練,能顯著增加睪固酮和生長激素的分泌,對肌肉修復和增長有極大幫助。建議循序漸進地增加訓練強度,以達到最佳效果並避免受傷。
運動是否會傷害膝蓋,是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事實上完全不運動或沒有運動習慣者,膝蓋更可能因此受損、甚至提早老化?哈佛大學醫學院物理醫學博士兼復健專家Dayna Yorks表示,定期運動造成實際的膝蓋損傷,或導致膝關節的機率極低;相反地,運動對於關節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
放完長假、旅遊歸國後回到辦公室或學校,總是感到精神不濟、昏昏欲睡?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指出,7-8月適逢暑假,不僅是旅遊旺季、也意味著夜晚熬夜的機會增加。不少學生或上班族想透過飲食加以提神,而「咖啡」通常是首要之選。
現代人追求健康,很多人都會有運動健身習慣,戶外運動受限於天氣和空氣的影響,從事室內運動就可以避免因為天氣不好、空氣品質不佳而中斷運動習慣。多數人在室內運動中,都會選擇跑步機鍛鍊自己的心肺,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在跑步機可以跑到3公里,在戶外跑1公里就氣喘吁吁了?其實跑步機跟路跑的條件不同,能給予身體的幫助也就有所不同。
上班族總是久坐,運動的機會不多,因此很多人會提倡透過走樓梯來達到每日的運動量,尤其以走上樓梯搭配下樓坐電梯為主,以為這樣可以鍛鍊身體,慢慢養出好體魄,其實這觀念也不完全正確。雖然有運動到,看似對鍛鍊身體有幫助,但是卻不是全方位的肌肉運動,並且身體訓練不到位。
很多人在準備運動前,都會物色相關裝備,而跑步大家會想到的裝備大概就是護膝了。透過戴上護膝來保護膝關節,甚至讓微微痠痛的膝蓋比較不疼痛,使我們在運動的過程更順暢。其實這個想法是大大的錯誤。很多人都會覺得護膝是一種保護的工具,因此運動的時候就要戴起來,但其實這樣會無法讓我們知道自己在運動時的膝蓋狀況。舉例來說,假如我們走路時膝蓋不痛,但一跑起來卻疼痛無比,這時我們就可以知道是因為跑步的動作,讓膝蓋不舒服,這時趕緊停止去求助醫生,才能達到有效的治療,對症下藥。
音樂不僅能作為一種嗜好,與醫療措施相互配合,竟能讓藥物的藥效變得更好?《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研究顯示,音樂的聆聽與鑑賞已知可改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而單純聆聽音樂的行為,或許有助於增加化療藥物的效果。
用「倒退走」的方式下山或下樓梯,真的有比較不傷膝蓋嗎? 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澄清,事實上倒退走路與減少膝蓋受力之間,以過往的文獻來看皆無顯著關聯性;且倒退走還可能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若膝蓋沒有不適情況,實是無須特別用倒退走的方式保護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