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

亂擦藥膏恐重金屬中毒!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檢驗過敏原有用嗎?醫揭2關鍵避免過敏三兄弟齊發

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比例上升,早期治療可降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風險。奇美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鄭百珊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應接受正規治療,勿亂用偏方藥膏,以免重金屬中毒或病情惡化。目前治療選擇包含類固醇藥膏、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及照光治療,應依病情個別調整。家長應注重日常保濕與環境清潔,減少塵螨等過敏原。過敏原檢測意義有限,八成患者病情非由飲食引起,應在醫師指導下選擇適當檢測與治療方式,以穩定控制病情並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

皮屑用洗髮精也洗不掉! 28歲男乾癬發作「無名指形同報廢」,醫嘆:未治療好就被迫下車

28歲男性因乾癬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無名指受損形同報廢,顯示乾癬需早期診斷與有效控制。林口長庚醫院黃毓惠醫師指出,傳統治療存在生物製劑「下車條款」限制,導致停藥後症狀復發,病友身心負擔沉重。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一天一顆即可穩定控制病情,4年臨床數據顯示62%患者達到皮膚症狀完全清除。專家強調,新藥提升生活便利性並降低復發風險,應納入治療指引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並減少長期醫療成本。

閱讀更多 »

連爬一層樓都喘! 200萬台人受氣喘所苦,醫:當感冒治療恐疏於診斷

台灣氣喘患者約200萬,嚴重型氣喘占3-10%,因病情控制不佳導致住院與死亡風險增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指出,新型生物製劑能針對過敏型及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患者進行精準治療,降低氣喘急性惡化率67-77%,有效減少類固醇副作用並改善生活品質。台中榮總傅彬貴醫師提醒,氣喘若長期誤當感冒治療,易疏於診斷,患者應透過生物指標檢測及醫師評估,適時申請健保給付的新型生物製劑以穩定病情。

閱讀更多 »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罹病壓力「僅次於癌症」! 醫曝:「3要1不」原則有望清零病灶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自體免疫疾病,壓力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陳俊賓醫師強調,這種疾病可能長期困擾患者,症狀包括紅、腫、癢,並可能影響工作、心理健康,甚至親密關係。透過「三要、一不」原則:要及時就醫、持續治療、與醫師回饋,不依賴類固醇治療,配合多元治療方法如生物製劑,患者有望快速清零症狀。

閱讀更多 »

傷口連風吹也會痛! 她「膿疱爬滿全身」險喪命 醫搖頭:隨時會復發

全身型膿疱性乾癬(GPP)是一種致命性皮膚病,伴隨高燒和膿疱,常導致敗血症和多重器官衰竭。高達半數患者具有IL-36基因突變。2024年7月1日起,台灣健保給付生物製劑,針對IL-36炎症途徑,有望快速緩解膿疱症狀,從GPPGA評分4分降至0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推GPP 321治療方案,呼籲早就醫,善用基因檢測和生物製劑。

閱讀更多 »
過了青春期卻「全身狂長痘」?  醫示警:「1私密部位」反覆冒痘恐是化膿性汗腺炎

過了青春期卻「全身狂長痘」? 醫示警:「1私密部位」反覆冒痘恐是化膿性汗腺炎

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簡稱HS)起初徵兆如一般的青春痘,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及生殖會陰部、女性乳房間和乳下等特定部位,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的蔡呈芳醫師表示,由於冒痘位置較為隱私甚至可能會有流膿、散發異味等情況。

閱讀更多 »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乾癬共病問題遍全身 皮膚科醫學會最新指引:朝病灶「清零」目標邁進

秋冬氣溫急轉直下,溫度刺激易使皮膚疾病的病灶惡化。臺灣皮膚科醫學理事暨發言人、台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指出,天氣漸轉陰冷,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和乾癬惡化的狀況頻繁,尤其乾癬不只是皮膚問題,更與乾癬性關節炎、虹采炎、心血管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共病有關。

閱讀更多 »
有乾癬能打流感、新冠疫苗嗎?  用磨砂膏、去角質病灶恐大爆發?  醫揭乾癬治療與保養迷思

有乾癬能打流感、新冠疫苗嗎? 用磨砂膏、去角質病灶恐大爆發? 醫揭乾癬治療與保養迷思

「乾癬」是種免疫異常的疾病,不僅影響皮膚與關節健康,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心理疾病風險。林口長庚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昀臻醫師受訪表示,過去乾癬治療方式主要依賴口服藥物、外用藥膏和照光等傳統方式。但隨著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的發展,更多尖端治療可作為控制疾病的武器。

閱讀更多 »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本身有「慢性鼻竇炎」問題,不僅可能造成鼻塞、嗅覺出問題,合併「鼻息肉」更可能影響耳部、引起中耳炎或耳鳴等狀況?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醫師表示,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