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溫一驟降就感冒! 為何生病總是好得慢? 醫解答:恐是身體免疫「儲備量不足」
氣溫驟降易感冒,若恢復慢,恐與免疫「儲備量不足」有關。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暨千暘診所醫療長王德生醫師指出,發燒、流鼻水是免疫系統對抗病原的正常反應,過度壓抑反而延長康復時間。免疫力需長期培養,飲食、運動、作息均衡是關鍵。另可趁年輕健康時「凍存免疫細胞」,未來對抗癌症或重大感染時作為生物存摺使用。年過40免疫力下降,預先儲備高活性細胞,是提升健康保障的前瞻策略。
氣溫驟降易感冒,若恢復慢,恐與免疫「儲備量不足」有關。全人健康診所副院長暨千暘診所醫療長王德生醫師指出,發燒、流鼻水是免疫系統對抗病原的正常反應,過度壓抑反而延長康復時間。免疫力需長期培養,飲食、運動、作息均衡是關鍵。另可趁年輕健康時「凍存免疫細胞」,未來對抗癌症或重大感染時作為生物存摺使用。年過40免疫力下降,預先儲備高活性細胞,是提升健康保障的前瞻策略。
連假返鄉慎防病毒!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科部主任黃斯煒醫師提醒,伊科11型腸病毒對新生兒具高致命風險,應注意食慾驟降、活動力變差、反覆嘔吐與發燒四大警訊;高燒超過38°C應立即就醫。同時諾羅病毒仍持續流行,佔近期腸胃炎群聚6成,傳染力極強,常見症狀為嘔吐、噁心,腹瀉及發燒比例較低。孩童感染後須補充水分,痊癒2天後才能返校,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正值流感高峰期,辦公室恐成為病毒傳播熱點。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未戴口罩交談15分鐘,傳染風險提高4.7倍;而透過系統性防護可降低流感傳播率60-90%。防疫關鍵包括加強消毒,重點清潔門把、電梯按鈕、影印機、茶水間設備等高接觸區域,每2小時以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擦拭;辦公室每小時開窗通風10-15分鐘,搭配HEPA濾網提升空氣品質;茶水間與會議室須戴口罩,並落實手部清潔。企業可考慮彈性工時、AB班制、遠距會議降低人員密度,並鼓勵員工接種流感疫苗,以提升群體免疫力。
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近期「INPARADISE 饗饗」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77名用餐者中有9人檢出病毒陽性。疾管署表示,台灣近期腹瀉病例創五年新高,主要病原為諾羅病毒。其傳播途徑包括糞口、食物和水源接觸,潛伏期1-3天,症狀多為嘔吐、腹瀉、脫水等,恢復期長達數周。疾管署建議正確洗手、避免生食交叉污染,並提醒患者注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出現脫水或持續症狀應立即就醫。
麻疹病毒傳播力極高,一名患者可傳染12-18人,遠超流感及新冠病毒,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及未接種疫苗者風險最高。疾管署建議1981年後出生者若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可自費接種MMR疫苗以增強保護力。此外,接觸病例者需進行18天健康監測,若有疑似症狀應自我隔離並聯繫衛生單位,接種疫苗仍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最有效方式。
根衛福部統計,乳癌已連續18年成為我國女性癌症的首位,尤其HER2陽性乳癌具有高復發風險。HER2乳癌患者若在術後未達病理完全緩解(Non-pCR),復發風險會增加2倍。今年8月,健保署開始給付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符合條件的病患可接受最多14個術後輔助療程。ADC藥物能精準打擊癌細胞,據臨床試驗證實可降低復發風險五成,並減少35%的死亡風險,對HER2乳癌患者是一項重要治療突破。
英國王儲妃凱薩琳(HRH Catherine, Princess of Wales, 又稱凱特王妃)於今年3月23日在社群平台宣布罹癌,且目前正接受輔助化療,引發各界關注罹癌人口是否有逐年「年輕化」的問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指出,學界認為50歲以下中壯年人口的罹癌率,相較過去確實有增加的趨勢。
「最美周芷若」香港女星周海媚於12月12日被證實病逝,消息傳出引發外界譁然。樂生療養院漢生病防治科主任葉倩妤醫師指出,紅斑性狼瘡(SLE)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既非傳染性疾病、亦非惡性腫瘤。
口罩、乾洗手先別急著收!近日中國北部引爆「黴漿菌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大規模感染,目前台灣也已傳出多起感染案例。黴漿菌是否將接棒新冠、流感病毒成為冬季疫情的主要威脅?黃軒醫師表示,黴漿菌生長時間緩慢、潛伏期長,是否會形成新一波的感染浪潮,實是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