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疲倦到連登階都困難 一檢查竟是「急性血癌」! 醫示警:合併「6大徵兆」快就醫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在我國2021年男女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為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異常快速,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在我國2021年男女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為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異常快速,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若罹患罕見的「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不僅第一線治療選擇較少;若有先天基因染色體缺陷,高風險族群更可能錯失關鍵救命時機?所幸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首納健保,有效延長存活期,對於白血病患者而言可謂如虎添翼。
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已不再是不治之症,接受幹細胞移植後「治癒」HIV的第3起案例報告,今年2月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廣受注目,然而,是否所有HIV感染者都適合接受幹細胞移植,一勞永逸清除體內的病毒威脅?
近期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正式發表第三例經由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癒愛滋病與白血病的「杜塞道夫病人」的男性病例報告。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錦鈿受訪表示,隨著病毒研究與藥物發展,現今HIV感染者絕大多數可透過用藥穩定控制,幹細胞移植除了具有一定條件限制,更需面臨移植後的排斥與感染風險,並非普遍適用的治療方法。
依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3人,較108年下降4.6人。109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8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大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延後1歲,皮膚癌早1歲,其餘與108年相同。
中國前總書記江澤民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壽96歲。據了解,江澤民因罹患白血病(血癌)合併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部長、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萬盛醫師受訪表示,江澤民年滿九旬高齡、患病時間又急又快、且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推測可能罹患白血病中最惡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