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疲倦到連登階都困難 一檢查竟是「急性血癌」! 醫示警:合併「6大徵兆」快就醫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在我國2021年男女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為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異常快速,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在我國2021年男女癌症死亡排行中排名第十,為一種高致命性、低存活率的血癌。初期症狀不典型,但病程發展卻異常快速,數週就可能造成生命威脅。其好發於兒童患者,但相較於癌童有高達85%以上的治癒率,成人患者因治療難度較高,復發風險高達7成。
最新「十大癌症」結果公布!依據衛福部110年(2021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較109年減少217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06.5人,較109年下降4.8人。110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9年相同。
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為國人男、女性癌症致死排行第九及第十名,根據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合計造成超過2500位患者死亡 。雖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前線治療有極佳預後,但仍有1-2成的兒童(ALL)以及高達5成的成人患者(DLBCL)復發。
若罹患罕見的「罹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不僅第一線治療選擇較少;若有先天基因染色體缺陷,高風險族群更可能錯失關鍵救命時機?所幸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首納健保,有效延長存活期,對於白血病患者而言可謂如虎添翼。
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已不再是不治之症,接受幹細胞移植後「治癒」HIV的第3起案例報告,今年2月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廣受注目,然而,是否所有HIV感染者都適合接受幹細胞移植,一勞永逸清除體內的病毒威脅?
近期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正式發表第三例經由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癒愛滋病與白血病的「杜塞道夫病人」的男性病例報告。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錦鈿受訪表示,隨著病毒研究與藥物發展,現今HIV感染者絕大多數可透過用藥穩定控制,幹細胞移植除了具有一定條件限制,更需面臨移植後的排斥與感染風險,並非普遍適用的治療方法。
依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3人,較108年下降4.6人。109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8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大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延後1歲,皮膚癌早1歲,其餘與108年相同。
中國前總書記江澤民於11月30日在上海逝世,享壽96歲。據了解,江澤民因罹患白血病(血癌)合併多重器官衰竭而與世長辭;光田綜合醫院內科部部長、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萬盛醫師受訪表示,江澤民年滿九旬高齡、患病時間又急又快、且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推測可能罹患白血病中最惡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
人體運動後產生的乳酸一般被認為是代謝廢物,卻可能對腫瘤免疫治療有幫助?一篇刊登於《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宣稱,乳酸能夠增加CD8+ 毒殺T細胞的幹細胞特性,並增加抗腫瘤免疫力。乳酸真的能增強癌症的免疫治療嗎?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粒線體暨免疫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李岳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這項研究所使用的「乳酸鈉」是否等同人體內源性的乳酸(lactic acid)無法確認,看待該篇研究的結論須謹慎保留,尚待更多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對所有家長而言,孩子但凡受點小傷、生了小病往往都會讓父母自責不已,更何況是「罹癌」這樣的噩耗出現。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林東燦董事長指出,所有兒童癌症之中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ALL)佔比最高,發生率達25%、平均每4名癌童就有1人罹病。
近年來,全球各界進一步開展了幹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率先用幹細胞移植治療疾病的方法,並取得了不錯的療效。在台灣也在特管辦法開放下助長更多幹細胞治療疾病的臨床研究。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權威醫師林凱信教授表示,幹細胞療法,近年來臨床成效顯著,成為許多不治之症的研究焦點。其中周邊血幹細胞因為侵入性低、治療應用範圍廣,成為近年來興起的採集幹細胞方式。